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_第22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3节 (第2/2页)

名要看程卿的试卷,受卷官立刻就把试卷找了出来。

    殿试读卷官有十七位。

    程六老爷是工部尚书,也是本次的读卷官之一。

    还有梅翰林和章侍郎,身为会试主考官,也是读卷官。

    王祭酒凭借国子监一把手的官位,也做了读卷官。

    孟怀谨虽受到皇帝看重,到底差了资历,不能当读卷官。

    程卿的试卷被高首辅拿在手里,程六老爷、章侍郎和王祭酒等人只能眼巴巴看着。

    高首辅看了足足有一刻钟,看完不说好也不说差,把试卷递给了程六老爷:“举贤不避亲,程会元是程尚书的侄孙,本官便先给程尚书看了。”

    程六老爷道过谢,双手从高首辅手里接过试卷。

    昨日殿试程卿一个半时辰就交卷,策问题目又是河台府水患和灾银贪墨,程六老爷的心始终悬着。

    担心了一天一夜,终于看到了试卷,程六老爷也懒得推让。

    程六老爷对程卿的期盼高着呢,不仅是要拿下‘六元及第’,还不能令皇帝反感——状元一定要是皇帝心甘情愿钦点程卿,而不是靠着‘六元及第’的祥瑞噱头,让皇帝捏着鼻子勉强点程卿做状元。

    带着这种期盼,程六老爷凝神去看程卿的试卷,一看之下,不由愣了。

    他竟误会了卿哥儿。

    没有不忿。

    没有怨恨。

    更不是轻狂。

    这篇殿试的策问洋洋洒洒一千多字,歌功颂德的内容也就只有百分之十吧,剩下的百分之九十,竟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

    程卿不骂当下的治国方针有什么问题,不骂贪官污吏害死程知远,她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程六老爷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感觉,这孩子真机灵。

    没有去碰会触怒龙颜的话题,贪墨这种事是屡禁不止的,连皇帝都解决不了的事,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能有什么好意见?

    魏太祖倒是有魄力,官员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就要被砍头。

    但眼下的大魏已经不是开国之初了,今上也没有太祖的魄力和执行力。

    程卿要说反贪和防贪,要么就写一堆空话和套话,要真有什么能实施的措施,一旦被皇帝采用,程卿可就得罪了太多官员!

    程卿的聪明之处,在于她的避重就轻,只提水患,不说贪墨。

    一味避重就轻会让人觉得程卿油滑。

    程卿在避重就轻的同时,答了不少干货,水患的预防,水患的治理,水患后的救灾举措……对这些,程卿依靠穿越前的见识就能开挂,水患的预防和治理她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灾后救援她却能说的头头是道。

    同样是天灾,在现代社会很少听说灾后有大规模疫病发生,除了现代医学的进步,更多是疫病防治手段深入人心。

    不喝生水,尽快处理尸体,生石灰消毒,这些疫病防治事项,随便抓个现代大学生都能说出几条。

    程卿说的岂止是几条,她在没穿越前,是以自家公司的名义搞过灾后救援的。

    灾后现场,她的那些堂兄弟们不敢去,她敢去,所以堂兄们争不过她,她是真的敢拼命!

    有这个经验,程卿写出来的对策自然不是虚的。

    洋洋洒洒的一千多字还是点到即止,让人看了恨不得将程卿本人揪来问个详细!

    这样答题是比较冒险,大部分篇幅都在说救灾,但比起一篇歌功颂德的华章,皇帝应该会更满意程卿的答卷——

    程六老爷的胡子都透着喜悦,章侍郎心里急,等程六老爷看完了赶紧接过去。

    “……年纪不大,倒颇为务实。”

    章侍郎看完也给出了评价。

    程卿的试卷在十几个读卷官手里传阅,看她的卷子就花了一个时辰,等试卷再回到高首辅手里,高首辅说要选程卿试卷明天在御前诵读,问大家是否有异议,没有一个读卷官反对的。

    倒不是程卿的试卷真有那么完美无缺,只是在这三百多份试卷中,绝对有能排前十的水平。

    这就够了嘛。

    众读卷官都是眼色的,不想阻拦‘六元及第’的诞生!

    第327章 :天真?赤子之心!(2更)

    三月十六日,读卷官们结束了一整日的工作,评判结束的试卷都被密封在文华殿,等待皇帝第二日亲自选出一甲前三名。

    所有读卷官都不得泄露评选结果,不到十八日的传胪大典,新科进士们都不应当知道自己在一、二、三甲哪个榜。

    不过读卷官有这么多,人多难免口杂,若真正有心,还是能打听到一些消息。

    殿试当日,萧云庭还以为程卿在殿试时发生了什么意外,命人打听后才确认,程卿不过是交卷有些早。

    等程卿交卷后,皇帝很快就离开了皇极殿。

    倒是殿试的策问题目令萧云庭吃惊,皇帝竟主动重提了灾银贪墨案……皇帝是什么意思,萧云庭都没想透。

    等到十六日阅卷结束,萧云庭几乎在第一时间得知了评选结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