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_第6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8节 (第2/2页)

想忘也忘不掉呀。

    怎会是这人当宣旨的钦差?

    程卿恍惚,差点没把圣旨听清楚。

    挤干净那些华丽无用的辞藻,这圣旨只有一个核心意思:程知远无罪!

    不仅是无罪,朝廷认为程知远不与河台府一群贪官同流合污,导致他被灭口做了替罪羊,这是因公殉职。

    朝廷恢复了程知远的名誉,还追晋程知远为正四品赞治尹,赞治尹是个勋官虚衔,荣誉意义更大过实际意义,人都死了,一下从七品跳到四品也没什么用。

    但对因公殉职官员的家眷,这种追晋是一种安慰,更是庇护。

    程知远得了追晋,第一个受益的就是柳氏,柳氏从戴罪的女眷,一跃成为四品恭人——朱老夫人早已停下了假哭,一双眼睛里差点喷出实质火焰。

    四品恭人?

    哈!

    上不了台面的柳氏,竟获封四品恭人!

    程知绪升了四品知府,按说也能为母亲和妻子请封诰命,不过按朝廷的规定,要等程知绪上任后经过一次考绩,才能请封。

    所以朱老夫人如今的诰命还是按照程知绪没升官前的品阶来的,五品宜人,比受封后的柳氏矮了一品,朱老夫人全靠心中那股不能让程卿一家看笑话的气强撑着,否则已经当场昏厥了。

    第二个受益的则是程卿这个‘男丁’。

    官员因公殉职,按大魏的旧例,可以荫叙一子,荫袭该官员生前的官位。

    也就是说程卿可以不参加科考了,现在就荫袭程知远身前的官位,从七品知县入仕……十四岁的县令能做什么呀,政务不会处理,反耽误了一县民生。

    而且知县是实缺,不知有多少举人作为候补官员还在苦苦等候实缺,实在是轮不到程卿这个半大孩子去补实缺。

    “程尚书向陛下请旨,等你过了乡试,允你进入国子监读书,六个月期满,便可去吏部候选补缺。”

    因程卿年纪小,钦差少不得要多解释两句。

    程卿有过短暂失落,要不是她生理年龄太小,就能以七品知县直接入仕了,踏入官场的时间要节省好几年呢。

    这失落只是一闪而过,以荫袭的途径入仕,当然比不了正统科考。

    十四岁的年龄也难以服众,去了任上县里的百姓不会信任她,衙门的衙役会想着糊弄她,县丞和主薄更不会将她放在眼里,当个官还处处受掣肘那就很没意思了,干什么都事倍功半。

    程尚书,就是在京城做官的程六老爷。

    六老爷也想让她以科考入仕,而非荫袭入仕,所以请旨让她过了乡试再去京城国子监读书。

    过了乡试就是举人嘛,离进士只一步之遥,在哪里求学都差不多。

    这些念头飞快闪过,俞知府清了清嗓子出声提醒:

    “程卿,怎还不接旨?寻常官员因公殉职是生前官职增加一级追晋,程大人被追晋为正四品赞治译尹,可谓是皇恩浩荡!”

    程卿顾不上多想,赶紧从钦差手里接过圣旨。

    交接圣旨时她不小心触碰到对方的手指,三月春光大好,钦差的手指却很冰,激起了程卿的鸡皮疙瘩。

    除了邺王世子,程卿认识的人里没有如此差的体质。

    接了圣旨抬头,面前的钦差可不就是邺王世子萧云庭么!

    这人竟再次来了南仪。

    上次来的偷偷摸摸,这次萧云庭可是以宣旨钦差的身份现身,不仅光明正大,当地的一干官员还不能怠慢。

    萧云庭的戏也演得好,好像是第一次见程卿,以钦差身份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就露出了倦容,李知县赶紧说安排好了休息之所,还请萧世子移步,萧云庭毫不犹豫上轿离去。

    什么程知绪,朱老夫人等人,完全入不了萧云庭的眼,他连眼神都懒得施舍一个。

    俞知府还要应酬萧世子,赶着离去,被程卿叫住:

    “俞大人,我们一家可以离开杨柳巷了吗?”

    俞知府拿眼睛瞪她,“你说呢?你是忠臣之后,便是来知府衙门本官都要好好招待你!”

    万没想到事情会峰回路转,程知远不仅没获罪还被朝廷追晋了,把程卿一家软禁在杨柳巷本是没有私心的,只怕程卿不领情。

    出乎俞知府意料,程卿对着他深深一鞠:

    “学生谢过两位大人,您和李大人的爱护,学生不敢忘,也不能忘。”

    ——年纪不大,难得是个明白人。

    俞知府和李知县走时都带上了笑意。

    俞知府一并带走了看守的衙役,程卿一家重获自由,她刚把圣旨供奉好,南仪书院一群同窗不知从何处冲了出来:

    “程卿,你今日可是双喜临门!”

    程卿高声应道:“不错,今日我父亲沉冤获封是一等大喜事,我考过县试是第二喜,双喜临门正该好好庆祝——太白楼的席面我没忘,等我忙完家事,一定和诸位不醉不归!”

    第103章 :前倨后恭,世情如此!

    太白楼在宣都府,一时去不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