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54节 (第1/2页)
贵妃哭得几次晕了去。 宁王则全程红眼陪着。 两人掏心窝子的闲话不停,话里话外说的,全都是已故泰王。贵妃很感谢宁王,兄弟之中也就只宁王从头到尾,时至今日都还不忘儿子。这份情,她记着了。 倒是赵氏相对坚强了太多。她的全身心都在孩子身上。 赵王妃是四个月前生产的。儿子。 所以泰王周年祭上,皇帝给泰王这唯一的血脉赐了名:朱宏安,只求他能平平安安一辈子。 不仅如此,皇帝实现了对赵王妃和贵妃的诺言,给孩子封了安王,保他一世富贵。就这样,泰王府换上“安王府”的牌匾,依旧由禁军负责护卫。 荣安对这个与自己一样名中带“安”字的孩子很心疼,时常送些东西到王府,这段时间她还亲自上门探望了几次。昔日门庭若市的王府,早就变得冷冷清清。所以荣安与先前无二的态度在赵氏那儿尤其显得雪中送炭。 没有夺储顾忌的虞赵两家也走得近了些。时不时的,赵阁老还会跑到葛家或将军府喝杯茶。 同样的,荣安与殷馨的交往也不用再如之前那般避讳。 殷馨过得并不开心。她虽是宁王妃,却有名无实,更有很多人看见她就会想起她和宁王大婚那晚的巷中惨祸。 皇帝看见她就叹,太后也不再如从前那般疼爱她。 宁王在生活上并未亏待她,可却与她一直刻意疏远。府里下人看她这个至今未圆房的王妃眼神也古怪,她不止一次出门时听人说她祸水瘟神。 殷馨性子变了许多。活泼的她,开始变得寡言且消沉。 而宁王对朱宏安却极好,安王府多有不便之时,那些琐碎事都是他接手并办好。赵王妃和苗贵妃都很感谢他…… 在泰王周年祭后,皇帝被舒妃叨叨多次,终于与宁王好好谈了谈,让他是时候走出阴影了。 宁王终于与殷馨圆房。 两人相敬如宾的日子也终于露出了丝甜蜜…… 又一个月过去,庆南时不时有消息传来。 那边乱成了一锅粥。 一方方势力,各有各的主意。 郝盛和朱承熠他们是在临近庆南时,大概听闻了庆南混战的战局。当时一商量,郝盛继续带兵南下支援,朱承熠则带了千人转而折西而行,带着皇帝手谕前往秦西地调兵两万。 往返用了十天,再等秦西那边安排好两万人,等朱承熠到达庆南时已经又半个多月时间过去。 他们一行人刚好遇上了还在等着几大卫所增兵的郝岩。 郝岩将常茹菲已经入京,而朱永泽处境不好的形势告知。 朱承熠便带着他的两万多援兵先一步南下了。 然而不管是朱承熠还是郝岩,他们在踏入庆南地界不久,都各自遇上了蛮族阻截。 虽没有造成多大损失,但他们对朱永泽的增援确实被拖住了。 从郝岩朱承熠,到京城增兵和秦西援兵,都极其不适应庆南的气候和地形。 尤其进入山区后,他们几乎就是被溜的状态。 追不上,甩不掉,还处处因为地形、环境、生物和陷阱而吃亏。 就拿朱承熠来说,头十日基本就是与一支蛮部纠缠了,推进的总距离只不到两百里,还始终未能与郝盛联系上。郝岩那里也是差不多的状况,每日都在围追堵截中度过,实际推进很有限。 越是如此,越是叫人急躁。对方如此拖延阻截,无疑就是为了争取时间,这说明朱永泽那里状况不容乐观……朱承熠明白这种时候人数多了更有优势,于是最大程度对敌方一番牵制和反杀后,终于与后方郝岩人手集合。 此时按着情报,看着地图所示,只需穿过一片山区,就能达到庆南王所控地带。 而他们一合并后,已有五万多的兵力。 就这人手,还有何惧? …… 关于朱承熠与郝岩合并兵力的消息,来自京城近日收到的最后一封两人来信。 初收到这信时,京中上下都很心安。 五万多人,足够荡平一片山区,灭了整支小蛮族了吧?庆南战役应该很快就能结束了! 而此刻,距离这封信过去已有快十天,却再无任何朱承熠和郝岩的消息。 荣安和颜飞卿心头七上八下。 两家人也开始不安。 这天,皇帝御案上接到了庆南王的求援信。 隔日又报,秦西王也接到了同样庆南王手书的求兵。 几日后,又是来了一封加密的八百里加急。 是朱永泽前线直接送来的,还是求兵。 …… 换而言之,郝岩和朱承熠还没到地方? 所以才没能增援上? 断了联络? 他们是被拖住了? 是在那片山区? 庆南那里都能传来消息,他们却不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