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六零养崽崽_第4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节 (第4/4页)

是搞,搞十六个县也是搞,没区别。十六个县中的每一个县都像当初的临海县一样一年内实现工业化不就可以了?”

    “正好养殖场那边的奶牛生了不少牛犊,我们可以把养殖场拆开分布到四周去了。将正大食品厂下面的四季养生粥和奶糖厂也都拆分开,这些又不是非得钉在临海市内搞,四季养生粥在哪儿生产都行,奶糖厂需要靠近奶站就可以,海产品厂可以沿着海岸线多布置几个,啥问题解决不了?”

    “那些县贫困的原因,肯定不是人懒,说不准是山地不适宜种庄稼、土壤贫瘠等等,因地制宜搞发展,都能发展起来。快同我说说,是哪十六个县城?”

    林国栋把那划分入临海市辖区的十六个县一一‘认领’了,他心中无奈得厉害,却发现叶知秋眼里似乎在冒着光。

    “这面积可不小啊,几乎将小半个东山省都划进来了。这可比后面那些直辖市的面积要大多了……只要能搞起来,未必建不成后世的经济湾区!”

    第74章 治安

    东山省省-委在泉城会议上的指示, 隔天就传到了下面的所有县区,被划入到临海市的那十六个县有喜有忧。

    喜的主要是老百姓,他们可都听说临海市内的老百姓日子过得特别好, 为了让乡下的青年也能考上工厂里的工人岗位,还特地开设了学校, 专门给农村的青年补习的, 只要好好学,考上工厂的职工不是什么难事。

    忧的则是那些县区的领导, 他们担心自己跟不上临海市的步调……现在虽然戴着一顶贫困县的帽子,但好歹还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做主, 可要是划入到临海市内, 由着林国栋那位猛人干预,怕是自己头顶的这顶帽子都得扒掉。

    他们的预感是对的, 因为叶知秋和林国栋在春节期间一直都在讨论临海市下一步的规划。

    关于各个县区的材料,林国栋已经收集过来了,主要是各个县区的财政报告和行政报告。

    叶知秋对着地图在纸上大致绘制了一份临海市的辖区地图,先将那些农业生产垫底儿的地区圈起来,对照着当地的行政报告去看农业生产起不来的原因。

    草多!

    草特多!

    据说是三天不割草,草就能长满田地,这些草的存在已经影响了庄稼的长势,再好的庄稼种进地里去, 都没法儿从那些草中争到养分。

    叶知秋瞅了瞅, 用比将这几个县区都圈了起来,在上面写下了‘林业’和‘畜牧’两个字, 同林国栋说, “发展规划也应当因地制宜, 这一片儿既然不适合种地, 那就没必要种了,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吧,将市区的奶牛养殖业连同奶糖厂一并迁过去,正好把临海市的市区腾出来给之后盖大楼用。”

    “另外,我看这几个贫困县的木材生意还算不错,但是吧……这个棺材厂是什么意思?大好的木材打了棺材,是觉得人人都得死,所以人人都用得上棺材么?

    “你亲自去一趟,把棺材厂给拆分了,棺材厂保留并缩小规模,迁到边角旮旯去,主厂留下来建设木器厂和家具厂,桌子、椅子、凳子、梳妆台、大衣柜这些,让木工师傅朝这方面靠拢。”

    “这么好几个贫困县放在一块儿,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县级的行政机构得撤销,设立成区级。至于这么多贫困县的行政机构该怎么整合,那是你们市政的事儿,县财政变成区财政,只保留一个就好了,财政调度权我们市财政要收回来,区财政只管执行就好。这一片区,就叫……”

    她的目光落在了这几个贫困县内最大的那座山上,叫龙泉山上,便将名字定了下来,“就叫龙泉区,主要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工业以奶制品生产为主,高玉教授天天催着要场地,让她带着人去龙泉区折腾,想盖多大的厂子就盖多大的厂子。”

    一共十六个县,叶知秋这么一扒拉就将三个县合并到了一起,她都替高玉教授想好了,奶糖厂完全可以建设在三县交界处,以奶糖厂为中心,周边分布养殖场,然后再向外分布林场,三个县的经济向心力立马就调度起来了。

    不过这三个县如何从原来的经济结构过渡到规划的经济结构,那是林国栋他们市政该考虑的问题,叶知秋觉得不难,但她懒得费那个脑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