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3节 (第2/2页)
“荡平河山,自今日始。” 云琅枪尖沉落,重击在他胸口护心镜,一声铮鸣生生掼碎,贯入他胸口:“多谢阁下祭旗。” 拓跋昊不及反应,身子一颤,涌出大口鲜血。 国主危急,亲兵大惊,要扑上来,却被以逸待劳的援兵死死缠住。 西夏的射雕手再按捺不住,急张弓弦,箭尖瞄准云琅胸口。 云琅不闪不避,持枪策马,亮银枪蕴足内力狠狠送出,将拓跋昊穿心刺透。 射雕劲矢呼啸而至,直奔云琅头颈胸前。 云琅弃枪换剑,尽力绞飞两支连珠羽箭,绞到第三箭,手臂一颤,终于力竭。 箭头冷气逼到眼前,一领雪色披风劈面覆落,裹住党项的射雕羽箭,硬生生将箭势绞住引偏,扎着披风钉在地上。 射雕手被连胜一刀劈落,长弓坠地,箭矢散作一团。 云琅睁眼,迎上萧朔凛冽黑眸,眼底蕴起融融笑意。 萧朔伸出手,在他失去意识跌下马之前,牢牢抱住了云琅的胸肩。 第八十七章 铁骑压城到第三日, 汴梁百姓仿佛重见了朔方军。 厮杀声震了整整一夜,从金水门一路喧沸进内城,战火一路烧到沉默的深宫。 风鸣雷动, 天将明时,有人亲眼在右承天门上见了云字旗。 白虎星占西方七宿, 战星铿然,通明整夜。 毕宿镇守昴毕天街, 参为将,下三星伐,九州殊口, 五车破敌。 云旗卷着彻夜明耀的白虎星, 与东方日出金光遥遥应和,所指之处, 无往不胜。 汴梁城远离战火实在太久, 久到早已忘了刀枪铮鸣的声响。人人屏息守在窗前, 听着人喊马嘶,听着厮杀拼命,听到天色大亮, 终于看到禁军队伍从城中出来。 带着热腾腾的鲜血和凛冽杀意,飒白流云旗上, 挑着西夏铁鹞骑兵染血的黢黑头盔。 此一战,平叛定乱,尽歼西夏铁骑。 汴梁已被战火烧毁大半, 所幸有殿前司与云少将军提早防备, 应对及时, 只是毁了沿街的勾栏民宅,死伤不多。 兵力全汇聚到金水门, 开封府撑门拄户,枕戈待旦守着外城,看见殿前司,高悬的一颗心终于重重坠回胸腔。 开封尹眼底尽是血丝,疾步上前,截住连胜:“连指挥使,琰王与云将军……” 连胜持枪拄地,脸上也带着战后的疲倦力竭,摇了摇头:“先回府了,无大碍。” 开封尹心底一松,晃了晃,勉强站稳。 衙役快步上来,将热米酒捧给彻夜激战的将士。城中医者早汇拢到一处,有伤者急治伤,力竭者扶去好生休息。 这一场仗本不在意料之外,只是战局变幻,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计。 “虔国公坐镇,兵部尚书主持中馈,人手钱粮一应有景王府。” 开封尹低声道:“城中安定,将军放心。” 连胜将一碗guntang米酒饮尽,喉咙嘶哑得再说不出话,点了点头。 鏖战一夜,人人都已不剩半分心力。开封尹原本还想问宫中情形,终归咽下,急吩咐衙役引众人休养生息。 城外不知内城变故,只知道叛军越打越多,从令人生寒的黑铁骑,变成了更令人生寒的塞外骑兵。 两日围困,城内的情形,宫中的情形,一概不明。 往日暗弱的禁军,要如何调度,竟能胜了西夏的铁鹞骑兵? 此等大胜,宫中为何迟迟不见动静?天将明时出城的那一队侍卫司暗兵,又是去做什么的? 琰王殿下如何得了禁军虎符,又如何力排众议,带出了这面云字旗? 开封尹压下心中无数念头,尽力定了心神,脚不沾地,又带人去忙碌安置。 汴梁街头人头挨挨挤挤,百姓夹道拜谢,店家加紧熬粥煮茶犒军。禁军苦战力疲,各府凑起来的私兵与衙役护卫,一应由兵部尚书调度,排查清扫,平镇乱局。 琰王府书房内,静得能听见药在炉上煎熬滚沸。 云琅躺在暖榻上,气息平缓,似在熟睡,脸上却淡白得不见半分血色。 梁太医收回诊脉的手,面沉似水,冷哼一声重重坐回去。 “究竟什么情形,要不要紧?” 蔡太傅火急火燎:“少卖关子!叫你来是治伤的,不是出气的!” 梁太医埋头挑选银针,眼皮也不抬:“你若不把沉光给他们两个,用得着我来治伤?” 蔡太傅叫他一言戳中,不由气结:“老夫――” “不关太傅的事。” 萧朔解开云琅衣襟,低声道:“是我们两个要搏生路,不得已兵行险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