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3节 (第2/2页)
不叫他们掌兵,大人可调得出半个能战的将领!” 参知政事厉声:“堂堂枢密院,替圣上执掌兵事,只知议和、岁贡、割地,勾心斗角,自毁长城!” 枢密使抖得站不住,脸色惨白:“成何体统,这般在陛下面前咆哮,你——” “够了!”皇上沉声呵斥,“你二人要吵到什么时候,逆党发兵打进来么!” 参知政事面沉似水,一言不发跪在地上。 皇上用力按了按眉心,深吸口气,慢慢呼出来。 高继勋死得突然,萧朔接掌侍卫司,原本也是此时唯一一条出路。 只是按照原本预计,赦了云琅以安抚萧朔,明早再勉励一番,调动妥当从容安排,一日的时间恰好足够。 襄王一党偏偏在今夜点亮鳌山,势成骑虎,待兵戈一起,再无退路。 “京城情势与北疆不同,云琅已多年没带过兵,未必能胜,不便执掌兵事。” 皇上压了压念头:“宣琰王……来文德殿罢。” 枢密使急道:“陛下——” 皇上冷淡扫他一眼:“你想亲自领兵?” 枢密使打了个寒颤,紧闭上嘴,一头重重磕在地上。 领命传旨的金吾卫磕了个头,绕过殿中纷乱群臣,匆匆跑着出了文德殿门。 - 一刻后,琰王披挂入殿,奉了侍卫司铜牌令。 “非常之时,朕信不过旁人。” 皇上穿过群臣,亲手将萧朔扶起:“禁军各处皆已调配妥当,只缺人居中调动,你可有把握?” “臣不知兵。”萧朔道,“拼命而已。” 皇上顿了下,神色不变,缓声道:“朕用人不疑,既用了你,便是信你能替朕剿除逆党。” 这些天来,宫中与襄王势力彼此渗透摸索,禁军早已做好了迎击准备。若非今日之变,本该十拿九稳。 皇上亲眼见过侍卫司刀枪林立、威风凛凛,对其战力一向颇放心:“朕将侍卫司给你,也不是叫你拼命,按部就班迎敌罢了。我军强悍,叛逆未必便有一战之力。” 萧朔垂眸,敛了眼底讽刺:“是。” 皇上心思定了大半,点了点头,又道:“外围禁军已有安排调配,朕已审阅过,十分妥当。想来足可拒敌——” 话音未尽,又一声震耳轰鸣。 方才那一声在城中,离得尚远,此时这一响震得地皮像是都跟着颤了一颤,竟仿佛近在咫尺。 有人心惊胆战,再坐不住,起身道:“怎么回事?!什么声音……” 有实在沉不住气的,几步过去,推开窗子。 窗外夜沉如水,仍静得仿佛一片风平浪静,夜风流动,却飘来隐约炙烤的火药气息。 皇上倏而转身,牢牢盯着窗外,神色骤沉。 “承平楼下的暗道。”萧朔道,“臣启禀后,陛下令何人处置的?” 皇上脸色沉得慑人,几步走到窗前。 承平楼下用来行刺的暗道,当初萧朔发觉后便禀给朝中知晓了。又曾几次提起,说宫中只怕不止这一处隐患,尚需细加排查。 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却不能叫外人插手。按理而言,本该就交由萧朔来做。 偏偏皇后与太师府再三力保,抢下了这个差事,叫皇长子萧泓、皇次子萧汜来办,只说定然处置妥当。 蔡补之对他说这两个皇子才智平庸,皇上听时,还对这个曾与云琅交从甚厚的太傅生过疑虑。 此时看来……竟还是蔡补之说得轻了。 皇上压着几乎冲顶的恼怒,用力阖了眼,寒声道:“不堪造就……” “陛下。”参知政事道,“如今并非追究的时候,情势紧要——” “朕知道。” 皇上死死压着怒意,看向萧朔:“此事朕……会给你个说法。” “臣不要说法。”萧朔起身,“臣去守门。” 皇上眼底倏而一缩:“你说什么?” “宿卫宫变后,宫中不再设大批禁军,没了里应外合的机会。” 萧朔道:“上朝时,大都过宣德门、端礼门,再入文德门方到文德殿。可要来文德殿最便利的,其实并不是这几座门。” 众人面面相觑,对视一眼,脸色都不由变了变。 “情势有变,臣请兵符。” 萧朔道:“右承天门若破,要毁文德殿,只要一把火。” 他语气冷淡漠然,与平日无异,说出的话却已在殿中掀开一片焦躁惶恐。 “你……你如何知道,他们会从右承天门杀进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