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2节 (第1/2页)
云琅揣着扇子,一阵气结:“罢了。” 云琅与这等连同榻之人都没有的说不通,压了压耳后滚热,喝了口茶:“方才大人说,襄王蛰伏太深,是知道些什么?” 卫准一怔,皱了皱眉,闭上嘴。 “若不曾记错,大人此前,还连杨阁老背后是谁都不知道。” 云琅暂且不去想如何折腾萧小王爷,将点心就着茶水,慢慢吃了:“如何才过了这些日……对襄王蛰伏的情形,竟就这般清楚了?” 卫准自知失言,悔之不及,沉默一阵:“将军要知襄王处情形,下官知无不言。” “襄王情形,我大略知道。” 云琅笑笑:“就只好奇卫大人。” 卫准僵坐着,握了茶杯一言不发。 “当初我闯玉英阁,小王爷去救,我二人一同落进大理寺宪章狱。” 云琅看他一阵:“听连大哥说,高继勋当堂发难,一定要叫人测我脉象,否则便不肯放人。” 此事蹊跷,云琅始终记着,奈何开封尹滴水不漏,如今终于寻着机会:“并非怀疑大人,只是如今朝野情形难测,在我与小王爷这里,非友即敌。” 云琅看着卫准,慢慢道:“若有卫大人的朋友,潜在襄王身侧,暗中仗义出手帮了我。来日见面却认不得,不慎伤了……” 卫准被他这句话牵动心神,神色变了变,倏而抬头。 “我直问了。”云琅道,“那日给我把脉的黑衣护卫,大人可认得?” 卫准怔坐半晌,叹了口气:“云将军心思缜密。” 云琅不急着开口,喝了口茶,仍静看着开封尹。 “下官心中知道,此事牵扯甚广,不该隐瞒。” 卫准闭了闭眼:“只是下官入朝,便再未留退路,搭上此身此命也可……唯此一件,难解私心。” 云琅看他神色,蹙了下眉:“此人不是大人下属,叫大人派去,暗中潜在襄王身侧的?” 卫准微愕:“将军以为――” 卫准错愕半晌,迎上云琅视线,恍然明悟过来,按着额头苦笑:“下官关心则乱……审了这么多人,竟先不打自招了。” 他先入为主,以为云琅能看到这一步,又亲自来问,定然是已知道了那黑衣护卫的身份,只等着自己承认。 却不想云琅竟当真只是为保稳妥,来问清敌友的。 卫准先乱了阵脚,愿赌服输,轻叹道:“既已不打自招……下官只能如实以告。还请云将军看在朝局晦暗、党争不断,高抬贵手。” 云琅无非心血来潮,来探一探开封尹是不是早就知道襄王之事,埋了这一招暗棋。此时眼看他不打自招招出来一串,竟不知该不该听:“不然你去找小王爷说?” 卫准:“……” 云琅看他神色,就知只怕有一段理不清的孽缘:“若是太跌宕怅然,便不必说了。” 云琅看多了话本,向来喜欢青梅竹马白头偕老,最狠不下心听这些个误会错过、造化弄人:“大人只报个名字,来日见了,彼此留手……” “此事云将军知道的好。” 卫准静坐半晌,苦笑一声:“下官……也的确想与人说一说。” 云琅心道完了,看开头只怕就要虐心虐肺,一时坐也不是走也不是,倒了杯茶,给开封尹塞过去。 卫准道:“云将军可知,参知政事与枢密院素来不和,甚至冰炭不能同器,是何缘故?” 云琅微怔:“知道,与这个还有关?” 卫准握住茶杯,点了点头。 云琅不止知道,当初虔国公来,因为参知政事与枢密使互相攻讦、一同被罚了府内禁闭,还曾聊起过此事。 政事堂与枢密院党争,牵连了参知政事最得意的一个学生。叫枢密使伙同大理寺栽赃弹劾,获罪发配出京,还没到地方,便病亡在了半路上。 云琅对此事有印象:“听虔国公说,参知政事还想招他做女婿,都已要相看了……” 卫准道:“叫他回绝了。” 云琅一怔,皱了皱眉。 “他对参知政事说,只想设法激浊扬清、整肃朝纲,尚安定不下来,没有成家的念头。” 卫准慢慢道:“参知政事叫他驳了面子,因此生了些气,有段时日故意晾着他……便叫人钻了空子。” 云琅问:“襄王不曾试图降服于他?” 卫准摇了摇头:“他是世家子弟,性情刚烈不识变通,又并非试霜堂出身,不好钳制。” 云琅摸索了下茶盏,抿了一口,没说话。 “枢密使伙同大理寺,栽赃他私收贿赂、涉及党政。” 卫准道:“那时先帝病重,已不能理事。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