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9节 (第3/3页)
山岗上,安静地迎接风,沉默地淋着雨。 行走在这座沉寂的古城中,文岚可以用双脚去度量每一寸土地,可以用双手去触摸这凝固的历史。每一块十多个世纪之前塑成的石块,都在向后世的人们,述说着原原本本、没有额外加以修饰的历史。繁华与鼎盛早已逝去,行走期间的文岚,感受到了无比的真实,享受到了难得的内心平静。 迎着徐徐春风,文岚悠闲自得地行走在古城坑坑洼洼的青石古道上。 清风拂过文岚的手指,小鸟在四周鸣叫。 刹那间,文岚眼前晃过一段城墙,似乎抓住了之前一闪而过的一丝灵光。 拇指与无名指一搓,文岚忍不住打了个响指。 对,这个时候旧北京城的的改造还处于起步阶段,后世人无比懊恼的古城墙尚未完全拆除,大片四合院依然完好。 一切,还有挽回的机会。 想起北京古城,文岚就不禁心潮起伏。 记忆的闸门不由自主打开了,以前看过的资料和各式影像,就如同一部影片,在脑海里自主开始播放。 作为明清两朝首都的北京,在后世人眼中处处是宝藏,点滴皆景观。 可惜,不同时代的人们看问题的角度截然不同,思考的方式自然不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在如何处理北京古城这问题上,各路专家和政府职权人士争论不休,分歧异常严重。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新社会就要有新气象,拆城墙是社会从旧时代革新到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性举动之一,坚决要拆除北京古城墙。以营造学社的梁思成夫妇和建筑系教授陈占祥认为应该妥善保存古城,北京行政中心可以建立在老城区之外,一个城市多个中心,将首都的职能拆分以缓解城内资源不足带来的沉重压力。 梁思成曾说:“世界现存最完整最伟大之中古都市。全部为一整个设计,对称均齐,气魄之大举世无匹。” 为了保留古城,梁陈一方甚至提出将北京古城和古城墙开辟为城市公园,种满灌木,设建休息长椅,将其变成人们休闲娱乐的人民公园。 梁思成曾说:“今日这一道城墙已是个历史文物艺术的点缀,我们生活发展的需要不应被它所约束。其实城墙上面是极好的人民公园,是可以散步、乘凉、读书、阅报、眺望远景的地方。” “底下可以按交通的需要开辟新门,城墙在心理上的障碍是应予击破的。” “多开辟新城门,城乡交通本是不成问题的;在新时代的市区内,城墙的约束事实上并不存在。” 按照梁陈的设想,市民可在古城临近的永定河夏季泛舟,冬季滑冰。贯通之后,便可以打造成享誉世界的景区。 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的纳凉游息。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还有城楼角楼等可以辟为文化馆或小型图书馆、博物馆、茶点铺;护城河可引进永定河水,夏天放舟,冬天溜冰。 让后人扼腕不已的是,梁陈方案没有得到采纳,古城墙毁于一旦。 之后的数十年,大片的古迹被拆除,数以万计的四合院被夷为平地,只留下一个一个留作展览的大院子和小片观光用的胡同。 而北京城的资源短缺的问题依然严重,数十年后更是进一步恶化。水资源短缺,人地冲突严重,最终政府依然不得不另辟新地,成立副都,分散首都的压力。 而关于旧城区是拆是留,侧重不同的角度,世界各国各有不同的选择。 巴黎曾经觉得世纪的城区拥挤而不卫生,于是大兴土木。在城市大拆迁重新设计的过程中,拆除了大量古代建筑街道,原本中世纪形成的城区大多被重新规划处理掉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