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3章 进京? (第1/2页)
霍家峰被送回初一教学,本以为可以开始安心教书了,但是没想到,一个私底下被人们称作“王胖子”的人却令他时常感觉到很不舒服。 王胖子,本名王世友,是现在霍家峰所教班级的班主任。又是一个高斌样式的阿谀奉承的人,当然还有令他不太爽的,是班里的其他老师,对王胖子都恭恭敬敬的,对霍家峰却往往大名呼之,毫无敬意。要知道,霍家峰要比王胖子大五岁之多。 但没办法,这个社会崇拜的是你的地位,而不是你的年龄,每当私下里那些年轻老师称呼王胖子为“王哥”,转脸便称呼霍家峰大名的时候,他都能感觉到这个社会深深刺痛他的恶意。 他甚至怀疑自己,踏实教书是不是真的很没出息。他也想过就此离开,去创个业,或者干脆种一辈子地,怎么着不是活着呢。 正当他在如此境遇下,彷徨失措,无的放矢的时候,一个契机似乎摆在了他的眼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一个中国人回家祭祖的时节,无论身在何处,位居何职,你出生在这个地方永远是你的根,你也永远是这个地方的孙子,这个地方叫做老家。 当又一个清明来临的时候,一辆京牌的轿车缓缓驶进了,轿车进农村,里面坐着霍加成。霍加成的回村又一次引起了村民的沸腾,这几天村里的八卦焦点要集中在这件事上了。 当然,谈论中无非是对方如何如何牛掰,然后是霍加成如何传奇,再就是北京生活如何好,为此几个人在街上吵的面红耳赤的,好像两个人都去过北京一样。当然,更多的时候,大家在说自己喝霍加成之间的交集,仿佛这样自己也和北京联系更紧密了。 他们会说:“我认识一个人,是北京的官。” 或者:“我们村的谁谁谁是北京的,我们还挺熟呢。” 如此云云,吹着牛逼,其实霍加成也许压根不认识这人。 除了街坊们沸腾,霍家更是像过年一样热闹,时不时聚集到霍传国家,一则自己家的亲戚回来了,大家要聚一聚嘛,二则就是他们嘴上说的“也没别的意思”的那个意思。 这种走动,尤其在听说霍加成打算带两个家人去北京发展后,变得更加频繁。 两个人的名额,其中一个已经定下来,是霍家功家的大儿子,叫霍思晨。霍思晨今年二十三岁,小学毕业,却娶了一个初中毕业的媳妇。这次进京的机会,是他的媳妇一手促成的,关系在那里,毕竟霍思晨是霍家成的亲侄子,再加上霍思晨媳妇的公关,这个名额终于被霍思晨拿下。 这年头,农转非就是了不起的事了,更别提直接进京了,那可是直接老母鸡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这些事,自然也受到了霍传章一家的关注。霍传章和霍传国毕竟也是亲兄弟,虽然两家因为宅基地的事闹的不愉快,后来又在耕地问题上争吵过,分家的时候也红过脸。但两人毕竟是亲兄弟,近几年虽然来往甚少,霍传章心里感觉也逐渐缓和了关系,所以在得知霍家成要带人进京发展的事之后,霍传章这边的一家人也有些人动了心思。 得知这消息,是在清明祭祖之后。霍家祭祖,自然要一起去,回家的路上,霍家成就把自己要带人去北京发展的事告诉了霍传章,霍传章的回答,只是“回家商量一下”。 祭祖回家,正好家里男丁都在,霍传章就顺势和大家说了这事。并且,顺便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自己是不同意家人去霍传国那边低这个头的。 更何况现在霍家林有自己的油条铺,再种点地,生活还可以。霍家峰有自己的一份稳定工作,日子还过得去。霍家红正在上高中,也不需要。至于霍家兵,霍传章打心眼里认为他没这个能力去应付北京的工作。 传达了这个观点,霍传章就让霍家林和霍家峰回了家。 孙梅等两个人都走远了,赶紧跑到霍传章边上,说到:“你个傻子,为什么不问问霍家成,咱们家小兵成不成,现在他又没有文凭,难道只在家种地一辈子?” 霍传章却说:“他大字不识一个,去了北京也没法混,有些事不是别人能帮的了的。”如果霍家兵再优秀点,哪怕能识文断字,他说不定也会放下老脸去试一试,但现在,他是端的不会去的。 孙梅即便有一万个心去帮助霍家兵,但霍传章的一席话也如醍醐灌顶,的确一个连字都不认识的人,进京能干什么吗,只好作罢,但心里却忍不住心疼他苦命的儿。 霍家林回家,把这事告诉了周燕,却惹的周燕像苍蝇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