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节 (第1/2页)
只不过,现在既然是要谏言,你总得是找一个切入点。现在这节骨眼上,你总不能说是全是晋侯做得不对吧?那到底是谁做错了呢?自然而然的,这口大锅就只能甩给了那四名姬姓的侍妾了。 而晋侯听得此言,也知子产此言乃是给了自己一个台阶,所以,也是顿时不住的点头称是。 如此的谏言虽是尖锐了些,但好在也是足够私密。也不至于会传扬出去,惹了他人耻笑。而李然与子产能够当着他的面说得这些话,也足以说明他二人的诚意。 “寡人烦忧国事而不得,甚为焦虑,不免于后宫处是放纵了些,今日得二位谏言,恍如晴天霹雳,醍醐灌顶,寡人受教了。” 晋侯的自知之明,再度得以体现。 正如之前所说的,晋侯此人并非是不知好坏,只是碍于情势之无奈,他时常不得不选择看破不说破。 而今得李然与子产与他一一点破,那他也就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了,一番自省也可谓是真诚。 “君上今日能够内省己身,乃我晋国之万幸。臣悔不能早日谏言,此实乃臣之过也。若臣能早日劝谏,君上又何至病重如此,臣恳请君上降罪于肸!” 混迹官场几十年的羊舌肸岂能不知该如何给晋侯一个台阶? 此言一出,李然与子产皆是躬身。 “肸乃我晋之国士,寡人此乃自误,又岂能怪罪于你?卿等快快请起,寡人自当谨记今日良言,日后必当修身养德,以安其国。” 听人劝,吃饱饭,自古如此。 晋侯显然也不是一个昏君。 李然与子产起身后相视一眼,皆是点头示意。 晋国之所以能够继续支撑着中原霸主的地位而与楚国抗衡至今,除了赵武,韩起这些老臣对内还算忠于职守外,晋侯的这一点自知之明其实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若非如此,换做其他国君,只怕晋国霸业早已崩溃了。 “谢君上!” 三人起身,正欲告退而去,不料殿外侍卫此时却又进来禀报,说秦伯派了一个医者前来给晋侯瞧病。 秦伯,秦景公是也。 因当年秦襄公其实与郑武公一样,在被周平王赏封诸侯之时,是许了伯爵之名,所以世代秦国君主,都称之为秦伯。 要说秦晋两国的关系,最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可能莫过于是所谓的“秦晋之好”了。但其实呢?那真就只是昙花一现罢了。更多的时候,两国的关系可谓是非常糟糕。 自从崤函之战后,秦晋两国之间就始终是小摩擦不断,秦国更是与楚国联合,来来回回与晋国是拉锯了一百多年。 也不过是十几年前,由于弭兵之盟的缘故,晋楚两相言和。而秦国没了楚国当靠山,亦自知是独木难支,于是秦晋之间的关系这才算是有所缓和。 所以,此次秦伯派遣医者前来为晋侯瞧病,某种意义上也算得是昭示两国友好之表象罢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良臣将死? 听闻是秦伯派人前来为自己诊病,晋侯的眼中当即闪过一抹笑意。 “呵呵,倒真是巧了。” “素闻秦国名医甚多,亦有不少自白狄那所传来的绝学。既如此,倒也正好让寡人瞧瞧,究竟是子明的医术高明,还是这秦伯派来的医者技高一筹啊?!” 话音落下,晋侯微微点头,示意那名侍卫将那医者带进来。 李然听罢,则是躬身言道: “君上,然之医术不过是些微末本事罢了,可当真算不得什么。” “倒是秦之医者,据说当世之名医,十之八九皆出自秦,而此医者又是秦伯所指派来的,想必定然是医术精湛之人,然又岂能与之相比?” 在任何一个后时代人的潜意识里,亲秦几乎都是无可避免的,即便是李然也无可例外。 所以他的这句话与其说是自谦,莫不如说是对于秦,天生有一种崇仰。 “呵呵,子明这般年纪,却还这般虚怀若谷。世间旷达之才多如牛毛,但能如子明这般谦逊者,实是鲜有未见的。” “哎,能得到像子明这般的人才,真实乃你们郑人之福啊。” 羊舌肸对李然的喜爱已不必再说。故此,在得知李然已成为郑国行人后,心中多多少少都会留有一些遗憾。 这一句话听上去乃是在赞誉李然,但实际上却也是有着羡慕子产的味道在其中。 而这,在场几人中又有谁会听不出来? 于是,子产当即朝着晋侯躬身道: “晋郑本既为同宗之邦,如今又为同气连枝,一荣俱荣的。故而,既是同为天下苍生之福,便不分彼此,不分彼此啊。” 子产虽是这般解释,却也颇有些得了好处还卖乖的嫌疑。 晋侯闻言,也不置可否,只微微点头一番此事就算作罢了。 不多时,秦国派来的医者在侍卫的带领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