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之年_第149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9页 (第1/2页)

    “哎,小伙子,咱奔哪儿?”师傅习惯性地将行腔吞字归音,透着一股子拿谁都不当外人的劲头。

    “麻烦您,纸鸢胡同。”秋实回答。

    “西单那个?”在没有电子导航的年代,师傅的脑子就是活地图。

    “对,”秋实浅浅地顿了一下,“是那儿。”

    “得嘞,您坐好。”师傅一抬表一给油,车子蹿了出去。

    秋实坐在后面,窗外的风景一路从荒芜变得繁华。尤其是市区内一栋栋高耸的写字楼拔地而起,让人目不暇接。

    富康车从东二环开到建国门内大街。秋实终于无可避免地看到了北京站。回忆猛然袭来,16年的光阴联合起来一齐围剿秋实,让他无法回头是岸。

    秋实想起华嘉辉说人生是一条河,而他却觉得更像是早点摊儿上的一碗豆腐脑儿——再怎么清白如玉,也逃不过被勺子搅得支离破碎的命运。

    车在纸鸢胡同的东口停了下来。秋实付过钱推门下去的时候,腿竟有些发抖。只要人平安,他想,哪怕被徐明海的孩子叫叔叔自己都能笑着扛过去。

    不过,这栩栩如生的一幕,到底是被眼前厚实的蓝色铁皮围挡住了。

    走在空无一人的胡同里,秋实有些不知所措。但随即他就反应过来,这里应该马上就要拆迁,原来的居民已经迁到别的地方了。怪不得电话打不通。

    秋实转了几圈,发现连居委会都没了,只好来到片区的派出所。一问,小七叔和其他几个熟悉的片警调走的调走,升迁的升迁,再没一个熟人。

    “那您知道原来的住家儿都迁去哪儿了吗?”秋实问。

    “呦,这可是小孩儿没娘,说来话长。”一个热心民警回答道。

    原来三年前,某个房地产商拆迁时私自降低拆迁补偿费用,遭到当地居民起诉。之后就被法院取消了开发资格,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处理。

    如今,这家集团早已倒闭,后面也一直没有下家儿接盘。而当年拆迁工作启动后,居民们为了腾退房屋,都自行找了临时周转房。所以,虽然户口都没迁走,但如今谁具体住哪儿,互相都不知道。

    秋实听明白了。这场所谓的拆迁根本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到了连篮子都没了。

    “那您认识原来住在23号院儿的徐明海吗?”

    “嗨,那能不认识吗?”民警顿时就乐了,“刚开始就是那小子带头儿当钉子户,铁骨铮铮的,说给多少钱都不搬!他那个亲妈更牛逼,见天天儿挨屋顶儿上坐着,说谁敢来拆就跳下去。不过嘛,这毕竟不是他一家能说了算的事儿。他们不乐意,多的是人乐意。后来,他实在扛不住街坊和居委会的压力,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