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4页 (第1/2页)
一个是“你们”。 另一个是“原始人”。 这两个词叠加在一起,指向的信息让连风大脑绷紧了——他没有立刻明白什么叫“原始人”,但却听出了那里面的隔离感——方征认为和他们不是一类人。 子锋再次在心里冒出一直以来的未解之谜:方征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方征心一横,就算漏嘴说了点,连风出不去,又是个病秧子,根本毫无威胁。他强行厚脸皮转移了话题:“你知道怎么造铜吗?” “铜?” “就是赤金。”方征指着子锋那把铜剑。 连风眼中精光一闪:“征哥哥,不可能的。” “怎么不可能?” ——不可能的,高大的金光闪烁的熔炉,花了十年,前后两万名奴隶日夜劳作铸造而成。不停地燃火,不断把废渣中的铜色沙粒筛出来再投进去,筛半个月才能筛出巴掌大小的结块。这些结块又重新被融化进一个小湖泊大小的坑中,它们流淌进去的画面,宛如无数醇金色细小血管流入一个巨大心脏。虞夷的王都就像这个心脏,从全国各地征召的奴隶、矿石和燃料,就像辐射进矿池的毛细血管…… 倾尽全国之力,最后铸出来的铜风炉共有十只,可以同时铸造十把武器。每把大约需要冶炼二十余天。一年到头,即便昼夜不息,每只风炉都火光熊熊,也最多不过铸造几百只赤金打造的武器。 禺强营的人万里挑一,只有不到一百人,自然能人人配备赤金。但拱卫国都的庞大数量士兵,与数不清的战奴,要想获得这样一把武器,简直难于登天。 凭借个人之力,更不可能“制造”出铜风炉了。听连风的比喻,方征觉得这个时代的人造铜炉,就跟后世国家造航母似的。 “那么陶呢?能造吗?”方征继续问。 连风一愣,反应得很快:“征哥哥,你懂得真多,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陶是祖姜传过来的。” 方征纯属瞎猫碰死耗子,但不妨碍他立刻想到后世一个部分证实的考古假设—— ——东铜西陶。 在石器文化晚期,譬如大溪文化就出现过陶器的快速轮/盘技术。如此看来,西方的祖姜,和考古上盛产精美陶器的仰韶文化或许有什么关系了。 方征轻咳两声,道:“所以,一般怎么造陶?” 连风摇头:“虽然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了轮/盘/子——” “轮/盘/子?”方征挑眉。 “就是那种会快速转动的轮,很多地方都有。”连风道,“但是在祖姜,最精致的陶反而是手捏的。她们有一套……” “不外传的配比方法?”方征猜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