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3页 (第1/2页)
杨婉:“是悲剧啊……不过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戏文,好像大多数都是缠绵悱恻的悲剧。” 宁唯:“后来呢后来呢?” “后来……”黎洲说,“县令将伶人虏入府内,土匪却闯进了城。县令丢下百姓逃了,伶人被土匪头目抓去,逼她献戏,奉他为王。伶人不愿屈服,就在献戏的时候,敬了土匪头目一杯毒酒,和他同归于尽了。” “啊……”宁唯哀叹惋惜,“那书生呢?” “书生离开不久,得知土匪烧杀抢掠的消息,游说了一位将军出兵剿匪,为他出谋划策,最终剿灭了土匪。书生立了功,封了官,却发现佳人已逝,阴阳两隔。” 夏凉思发现黎洲的手在发抖,一手心汗不说,皮肤也越来越凉,诧异地看向他。 仿若心有灵犀,黎洲正好也看了他一眼,继续道:“后来书生回到戏园,在梦中与伶人的魂魄重逢,才知道那土匪就是当年害伶人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罪魁祸首。伶人大仇已报,唯一的遗愿就是再见书生一面,于是魂魄徘徊于两人初遇之地,直至书生出现,伶人的魂魄才终于消散。” 整出戏其实很长,一共分为四幕,分别是情定,生变,死别,梦回。而此时台上正好在排第四幕,唱到伶人的魂魄与书生倾诉当年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苦恨。 被黎洲的讲述代入情境的嘉宾也听懂了一部分,一时间感慨万千。 夏凉思也听懂了一些,但不知道为什么,他怔怔地看着台上,一股悲怆涌上心头,眼眶忽然有些发热。被突然涌起的情绪左右,一时间都没有注意到黎洲握着他的手越来越紧。 黎洲从台上收回视线,垂下眼极力克制住情绪。只有他知道,这不是一出虚构的戏,而是秦淮真实遭遇的凄苦。 在秦淮的命运里,没有与他情投意合的书生,只有贪生怕死的县官,无恶不作的土匪,杀亲灭族的仇人,颠沛流离的凄苦,地位低下而受的屈辱,和一只捡来的、什么都不懂的小狸猫。 当年秦淮死后,戏班子将他的故事写成了《伶人传》,隐去他的姓名,把戏里的伶人写作了女伶,为了增加戏剧性,还给她配了一个一见钟情的书生。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了如今这个版本。 而他黎洲,在秦淮的人生里什么都不是,压根不配拥有姓名。 台上的戏唱完,导演继续他的科普任务:“《伶人传》是我国戏曲经典戏目之一,它歌颂了书生与伶人跨越社会阶层的凄美爱情,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昏庸与无能,同时赞扬了伶人敢爱敢恨、不屈不折的风骨。” “它曾被改编成多个剧种,风靡一时,又因为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一度被列为禁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