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兄何故造反? 第198节 (第1/2页)
第235章 岷王朱楩 大明对于宗室,其实有过三次大规模的限制,第一次是建文削藩,结果自然是被自家四叔教做人。 第二次就是太宗皇帝,他老人家虽然是藩王入继,但是上位之后,对于同为藩王的宗室,可是丝毫都不客气。 他老人家在位期间,不仅将王府官和地方官完全分割开来,禁止地方官兼任地方官,也禁止双方结交及私下往来。 通过王府官的监控,彻底禁止藩王插手地方政务,军务,税务等一系列的庶务,甚至就连出城游猎,都被禁止。 除此之外,太宗皇帝更是凭借强大的个人魅力,让各地藩王,纷纷自行上本,交出了王府亲卫指挥使司的兵权。 从三千人的亲卫指挥使司,变成了五百人以内的王府护卫队。 在此背景之下,永乐朝却依旧执行了太祖所设岁岁朝觐的制度。 不过,因为太宗皇帝治下的疆土,无比安全。 所以入觐的藩王,都自觉自愿的,削减了随从侍卫的人数。 永乐年间,亲王入觐,差不多也就是带个两百人的卫队,到了仁宣之时,就更少。 至于这次召见。 大多数的亲王,带的正式卫队,都控制在五十人左右。 剩下的奴仆护院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一百,算上侍女仆妇,大约也就是二百人左右的队伍。 如果超出这个数字,那么多出来的人,一定都是侍女或者仆妇。 至于郡王,也就带上二三十个侍卫,整支队伍加起来,都不会超过一百人。 至于再往下的辅国将军之类的宗室,压根连自家的侍卫都不带,就带着随从就往京城赶。 以致于他们每到一个地方,第一时间就是找当地的地方官,要求派卫队保护。 似岷王这般,带着三百人靠上的队伍,其中还有两百人都是正式的护卫军的,已经不是不多见了,而是就他老人家一个! 望着远远靠近的队伍,舒良在震惊之后,就眯起了眼睛,对着身旁的胡濙轻声道。 “大宗伯,岷王爷入京,排场还真是够大的,不愧您老人家亲自来迎候。” 胡濙瞥了他一眼,面上却没什么反应,只是同样轻声回答,道。 “两百人的卫队,这是永乐年间的老规矩了,岷王爷一向如此,当初太宗皇帝都没拧过来。” 舒良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原本面无表情的脸上,瞬间堆起满脸的笑容。 他今儿是来迎候的,可得伺候好了。 不多时,浩大的仪仗来到城门前,骑在马上的卫士纷纷下马,呈半圆形,拱卫着原本在队伍中央的华贵马车,来到城门口。 马车在城门口悠悠停下,两个年轻侍女恭敬的走到马车旁,一人一边,伸手掀起马车的锦帘。 宽大的马车当中,摆着软榻,桌案,果盘,小炉子等等一些日常用具。 正中间坐着两个人。 正对着马车门端坐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穿着一身宽大的大红色团蟒祥云暗纹袍,眼眸微阖,端端正正的坐在车架当中。 他老人的身旁,是一个穿着窄袖过肩蟒纹曳撒的年轻人,看起来二十左右,温文尔雅,侍奉在老人旁边。 帘子一掀,一缕缕的寒风顿时钻进温暖的马车当中,老人眉头一皱,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一旁的年轻人,张了张口,似乎是想要让侍女将帘子放下,但是看到老人已经张开了眼睛,顿时继续跪坐在原地,不发一言,只不过眼中却忍不住闪过一丝担忧。 胡濙是见过这位岷王的。 只打量了一眼,他便长长一揖,恭声道。 “臣礼部尚书胡濙,鸿胪寺卿杨善,见过岷王爷。” 杨善也和胡濙一样,深深弯腰,至于他们身后的一干青袍官员,则是直接拜倒在地上,齐声道。 “下官等恭迎岷王爷。” 众人之中,唯有舒良只半躬着身子,道。 “见过岷王爷,咱家司礼监秉笔太监舒良,奉皇命,在此迎候,内臣给王爷请安。” 马车当中的老人又是一阵咳嗽,年轻人想要上去帮他顺气,但是看了一眼底下拜倒的官员,又按捺下来,没有起身。 岷王望了一眼年轻人,眼中闪过一丝满意,旋即便收敛起来。 威严的扫视了一圈底下的官员,岷王在舒良的身上停留了片刻,道。 “谢陛下惦念,本王稍晚些,会入宫觐见。” 舒良脸上堆笑,道。 “岷王爷放心,内臣一定将话带到。” 然而岷王却不再理会舒良,就好像这个人压根没被他放在眼中一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