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157节 (第2/2页)
只能在府中闭门谢客的时候,胡濙却趁着更易东宫的机会,替成国公府讨回了爵位。 不仅如此,这老头还鸡贼的上本,说东宫新立,当大赦天下,但若是直接恢复爵位,又显得朝廷对于战败之将毫无处置。 所以建议恢复成国公府的爵位,但是俸禄减半。 当时朱祁钰沉浸在成功换了新太子的喜悦当中,没怎么多想就批了。 现在回想起来,才意识到这个老头的谋算有多可怕。 他能按捺的住,不在不适合的时机出手,出手之后,又能巧妙的替成国公府规避掉所有的风险。 要知道,即便没有换太子的事情,那么过几年,太子出阁读书,按例也是要大赦天下的。 这个时候,趁势复爵,要比大战刚刚结束就提起复爵之事,从成功概率上来说要大得多。 而且如此一来,因为有大赦天下这个名头在,也不会被人认为,是成国公府太出挑的投靠新天子。 经此一事,成国公府虽然在勋戚当中的势力削弱了不少,但是无论是南宫复辟,还是其他的风波,都没有牵连到成国公府。 这个老头,看待局势,规避风险的能力,在如今的朝堂上,可谓第一! 当然,这一世,有李贤这么个愣头青“好心好意”的为成国公府说话,胡濙的盘算怕是要付诸流水了。 成敬明白过来,但是眉头依旧没有展开,而是开口问道。 “大宗伯的用意,内臣能明白,但是皇爷您也说了,丰国公这么一掺和,大宗伯必会意识到,成国公府已经入了皇爷您的眼,既然如此,他便该知晓,复爵之事,已难阻挡。” “那他为何还要对丰国公如此态度,难道不应该趁势和丰国公打好关系吗?” 谋算是谋算,但是实际是实际。 成敬这些日子处理了这么多的政务,接触了这么多的朝廷大佬,自然清楚,对于他们来说,情绪是情绪,利益是利益。 他们绝不会因为情绪,而干扰到自己的判断,做出影响自己利益的行动来。 既然成国公府已经不可避免的,要成为天子手中的棋子。 那么这个时候,自然更应该和丰国公,这个天子跟前炙手可热的勋戚打好关系。 怎么还会如此不客气的撵人呢? “难不成,大宗伯这是在通过丰国公,向皇爷表示不满?” 成敬带着几分犹豫,开口问道。 很显然,他并不觉得,胡濙会是这么一个不智的人。 “这才是他的聪明之处!” 朱祁钰踏出殿门,望着远处的夜色,轻声开口道。 “成敬,朕来问你,若是你的手下,有两个能力,出身,势力都相似的部下,你是希望他们和如一家,亲密无间,还是希望他们相互不满,争相表现?” 第189章 特殊行业必备素养 乾清宫外,成敬听到天子的问话,不由得一愣。 寒夜的冷风一吹,他激灵灵的打了个寒颤。 直到此刻,他才意识到,这个日常在朝堂上打瞌睡的老头,心机究竟有多么的深沉。 这些日子下来,成敬基本都在司礼监坐镇,有些时候,也陪着天子一起上早朝,偶尔替一下金英,去参与外朝的部议。 对于外朝的老大人们,尤其是三品以上的大员,大致都有所了解。 说实话,在成敬的眼中,胡老大人这个大宗伯,存在感的确是不太强。 经过了土木一役,应该说朝廷现在的官员,资历和年龄都是有所降低的。 像是兵部的于谦,户部的沈翼,都才五十来岁。 朝廷当中仅存的几个老资格的大臣当中,胡濙应该是资历最老的。 凭着先皇顾命大臣的身份,只要他想,完全可以成为继三杨之后,文臣的新一代话事人。 但是没有! 这位老大人,从一开始,就显得极为淡薄。 三杨在的时候,他就是五个顾命大臣里,存在感最低的一位。 到了现在,还是如此。 眼瞧着于谦,沈翼,王文这些后起之秀,在朝堂当中的份量越来越重,话语权越来越大。 这位老大人却还是稳坐钓鱼台。 既不像最近活跃的过分的某次辅一样,积极谋求上进,也不像就差直说我不想干了的某天官一样,消极怠工。 他老人家就是安安分分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然后,对于其他的事情,一概闭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