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129节 (第2/2页)
这道令谕无疑是在告诉他们,朝廷打算将决战的地点,放在紫荆关! 如此一来,不仅他二人不必死守,而且还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自然十分兴奋。 面对着陶瑾的疑问,任礼手中按着宝剑,两条花白的眉毛绞在了一起,开口道。 “太上皇既在,我等自当出城觐见,当然,需提防虏贼趁机攻城。” 说着,瞥了一眼旁边面带疲色的王文。 按照他所得到的消息,这次文臣那边,本来是有意让兵部尚书于谦亲自提督军务。 但是被天子以京师紧要,不可擅离为由给驳回了。 就在同时,天子没有询问任何朝臣的意见,直接便下诏内阁,命右都御史王文赶往紫荆关,提督军务。 作为整个大军的总兵官,出征之前,任礼理所当然的从于谦和陈懋口中得知了,此次大战的整个边境布防计划。 当然也更清楚,这个风尘仆仆赶来的王简斋,究竟在当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 见任礼朝他看过来,王文虽掩不住连日以来赶路的疲色,但是也肃然道。 “太上皇既至,自然出见,但如今是战时,我等不可擅离,遣派都指挥佥事刘深觐见即可。” 朝廷大军出征,有总兵官一人,左右副总兵各一人,参将五到十人。 刘深便是此次的参将之一。 作为提督军务大臣,王文在军中的地位和作为总兵官的任礼是一样的。 所以这句话,他同样用的是陈述句。 任礼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于是两人达成一致。 不多时,紫荆关的城门缓缓打开,一队数十骑的人马,从城中奔腾而出,停在喜宁的面前。 为首者身材高大,手执长刀,冷漠的开口道。 “我乃紫荆关参将都指挥使刘深,奉命觐见太上皇,请公公引路。” 喜宁面色一沉,道。 “放肆,你区区一个参将,也敢放言要见太上皇?总兵官和提督大臣在何处,还不快快出见!” 面对这个疾言厉色的中官,刘深的脸上丝毫没有波动,冷冷道。 “我奉总兵官宁远伯任礼及提督大臣右都御史王文之命,代两位大人觐见太上皇,二位大人地位紧要,不便出见,公公直接引路便是。” 喜宁望着城墙上严阵以待的官军,再看看刘深一副岿然不动的冷漠脸,最终一勒马头,转身便走。 “跟咱家过来便是!” 第154章 不那不是 紫荆关。 凌冽的寒风刮过,也先的大军依旧列阵在关外,既没有进攻,也没有收兵。 高高的城墙上,刘深单膝跪地,冷漠的脸上,正在详细的转述自己刚刚的所见所闻。 “太上皇御于城外约五里处丘陵上,距离虏贼大军不足百步,丘陵上虏贼约有百骑,拥于太上皇周围,为首者是也先之弟伯颜帖木儿。” “末将入见之时,一应随行骑兵被挡在外,仅四名亲兵随末将入见。” “与此同时,虏贼大军中清晰可见数百弓弩手,持弓而立,正对末将,若末将有任何举动,恐会被当场射杀。” 听了刘深的叙述,任礼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之色。 很明显,这帮达贼对于太上皇的“保护”十分周到严密,不过他本也就没想着能够有什么大的收获。 于是便转而开口问起了正事,道。 “太上皇对你说了些什么?” 刘深回道:“太上皇所言二事。” “其一,此次也先进攻紫荆,共调集兵员四万,其中一万为后勤,三万为可战官军,经数次大战,如今可战官军约有两万两千人,另有万余往古北口攻。” 闻言,任礼和王文对视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疑惑。 这道军情不假,是他们早就知道的。 但是他们疑惑的是,被“保护”的如此森严的太上皇,又是如何知道这些的呢? 虽然这些军情,并不属于什么机密。 但是很显然,如果太上皇如传言中,连军帐都不被允许出入的话,是很难得到这些军情的。 于是任礼问道:“如此说来,太上皇在虏营中,尚有一定自由活动空间?” 刘深回答道:“末将向太上皇问安时,据太上皇身边袁彬所言,太上皇居于也先大帐之侧,有其弟伯颜帖木儿随时陪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