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125节 (第2/2页)
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也先再次下达了前进的命令。 他在这个该死的关隘,已经耽搁了太长的时间了。 冬天已经来临,他必须要在下一场大雪之前,攻下紫荆关,夺回大都! ………… 当也先的大军,朝着紫荆关进发的同时。 京城,乾清宫中。 锦衣卫指挥使卢忠躬身而立。 “皇上,辽东军报!” 朱祁钰从卢忠手中接过一份蜡封完整的密报,抬手拆开,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方才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朱祁钰忍不住霍然而起,连声道。 “好,好,成敬,传六部七卿,还有内阁的辅臣到武英殿候召,朕有要事要跟他们商议!” 见皇上如此高兴,成敬也终于松了口气,一路小跑便出去了。 ………… 宣府。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场大胜,但是杨洪依旧不敢大意。 阿剌知院并不是好对付的,虽然仅剩了四千多人,但是他手中如今都是精兵。 少了伤兵的拖累,他的这四千人,战力只会往上升。 “总兵大人,阿剌知院撤军了!” 杨信急匆匆的走进总兵府,口气当中是按捺不住的激动。 听到此言,杨洪霍然而起,道。 “带老夫过去看看。” 宣府高大坚固的城门被打开,一队数百人的骑兵队伍呼啸而出。 白茫茫的草原上,一大片黑乎乎的土地,显得格外的扎眼。 这个地方,原本是阿剌知院从龙门回来之后,扎营的地方。 但是现在,却一片空空荡荡,连个人影都不见。 杨信勒住马头,开口道。 “总兵大人,看来曹总兵传来的消息是真的,这个阿剌知院,和脱脱不花是一伙的,那边一撤,这边随之也就撤军了。” 杨洪仔细的查看了一番营地,确认这不是阿剌知院的虚晃一枪后,苍老的面容上也浮现出一丝笑容,开口道。 “王简斋,果真国士也!此番若是大胜,老夫必要为他向朝廷请功!” 说罢,杨老将军的脸上闪过一丝厉色,道。 “杨信!” “末将在!” “命你率辽东支援精兵五千,并宣府本军三千,连夜奔袭,于后日拂晓之前,夺回阳和关,阻断也先后勤队伍。” 青年将军面露兴奋,抱拳道。 “末将领命,定不负总兵大人期望。” 杨洪点了点头,道。 第149章 抵达紫荆关 紫荆关,南阻盘道之峻,北负拒马之渊,近似浮图为门户,远以宣大为藩篱。 如果说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联合组成的外三关,是大明抵抗蒙古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的话。 那么紫荆关,倒马关,居庸关所组成的内三关,就是守卫京师的最后一道防线。 作为古往今来的兵家必争之地,紫荆关曾被数次扩建,最近一次,是在永乐年间。 整个关隘的外墙,全部以坚固的长条石垒砌,城墙顶上以青砖铺设,中间缝隙灌注石灰碎石,坚固无比。 紫荆关外,是长长的拒马河。 南岸是小金城,为紫荆关的前哨城池,北岸是紫荆关主城,主城周边有三座小城环绕,分别为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 这四座小城,加上紫荆关的主城,共同组成了被称为京师咽喉的紫荆关。 一场大雪纷纷扬扬的洒下,天气似乎也一夜之间,变得寒冷无比。 但是紫荆关的周围,却依旧忙碌无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