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104节 (第2/2页)
敬拿过奏疏,同样挨个扫了一眼,回道。 “回皇爷,有三个,浙江道御史朱卿,兵科给事中俞英,山西道御史林光远,他们是内臣使人传了话的。” 只有三个? 朱祁钰又重新将这些奏疏翻看一遍,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这倒有意思了…… 想了想,朱祁钰问道:“卢忠呢,朕命他办的事情,怎么样了?” 前番他召卢忠觐见,让他调查和王振有牵连的大臣罪证,只是明面上的理由。 更深一层的含义,是让他将朝中现有诸大臣的底线都查明白。 要知道,刺探消息才是锦衣卫的老本行! 卢忠是聪明人,他显然是听懂了的。 成敬回道:“头一批档案,朝中有数的大臣,明面上的资历,同年,交游,同乡等好打听的消息,都已经送来了,其他隐秘些的消息,卢指挥使还在打探,回说还需要些时日。” 朱祁钰点了点头,道。 “你去,把上奏的这几个人的档案,都给朕拿过来。” 锦衣卫还是好用的。 虽然这些人被东厂打压,但是到底是老本行。 朝中大臣的档案,锦衣卫本就是有的,只不过都是些明面容易查到的消息。 这些东西,前世的朱祁钰是不甚在意的。 毕竟身为君上,他能看得上眼认真以待的,也就是那一小撮人。 对于那些三品以下官员的交游来历,还入不得他的眼。 若非他看到过明后期剧烈的党争,他也不会想到。 原来不被他看重的中低阶官员,通过同乡,同年,师生之类的关系,联合起来,竟然有左右君上的力量。 殷鉴在前,他自然要提早准备。 这不就用上了吗? 这些档案就放在乾清宫,所以没多大会,成敬就捧着一堆案牍回来了。 上奏的这些官员,大多官职不高,资历也浅。 换句话说,关于他们的资料没有多少,脉络也很清晰。 不跟朝廷里的那些大佬一样,牵连羁绊一大堆,就算是拿着档案,也理不出线索。 这些人多为御史,入仕没有几年,门第交游清楚的很。 朱祁钰花了一炷香的工夫,就把这些资料看完了。 不过看完了之后,他却觉得很有意思。 这次上奏弹劾曹吉祥的,一共有十七本奏疏,里头有三个是成敬找来的,三个是孙太后的人。 剩下的十一本里头,有五个都是从翰林院出来的,有两个是户部沈翼的同乡,三个是都察院陈镒的学生。 再看看他们弹劾的内容,朱祁钰心中已然有了笃定的猜测,于是把这些奏疏合上,吩咐道。 “这些奏本,继续留中,不必处置。” 成敬点了点头,但是脸上却有些担忧,道。 “皇上,上回留中不发,外朝已有议论,这次这么多御史上奏,若还是留中,恐怕明日早朝,这些老大人会直奏。” 这些日子,朱祁钰还是颇为勤政的,每日的早朝都按时召开。 成敬还是有几分眼力的,看得出这件事情的背后并不简单。 这么多的奏疏,通通留中不发,明日早朝,那些廷臣必然会在早朝上直奏。 到时候当着那么多大臣的面,总不好再不处置的。 然而朱祁钰心中已有定计,只摆了摆手道。 “无妨,朕自有主张。” 说罢,朱祁钰瞥了成敬一眼,有些奇怪的问道。 “往日里,你不会如此多言,今日是怎么了?” 成敬办事,一向妥帖,且极有分寸。 通常来说,这些事情,只有朱祁钰质询他的意见,他才会谨慎开口。 似今日一般,朱祁钰做了决定,成敬却隐晦劝说质疑的,还是头一遭。 被天子这么盯着,成敬立刻跪倒在地,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