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52节 (第3/3页)
了于谦的名,于是又将话咽了下去。 他们相信,作为新晋的九卿之一,于谦会代表他们坚持立场的。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于谦拱了拱手,道:“遵殿下令谕。” 这下别人想反对都没法反对了,总不至于为了一个区区的失仪之事,反驳堂堂兵部尚书吧。 尤其是在这大朝会上,一干武百官,勋贵武臣都看着,不得被嘲笑臣内斗嘛 于是底下一干群臣,望着于谦的目光都多了几分不满。 于谦自然感受到了,但是他并不在意,那日在集义殿中,郕王将他单独留下,说要将京营交给兵部执掌,他本是不信的。 甚至于直到现在,于谦仍旧对于郕王能否办成此事持怀疑态度,但是若是有此机会,于谦也定会尽力把握。 没别的原因,是因为在这种局面之下,京城的防卫必然要依靠京营,如此一来,京营最好掌握在自己手中。 于谦原本的打算,是扶持一个没有根基人脉的勋戚,然后间接控制京营,但是这样总归没有兵部直接执掌来得方便。 所以在这种局面下,于谦也不介意顺水推舟,静观其变。 见无人说话,李贤将奏疏奉上,开口道:“臣所奏有三事。” “其一,弹劾镇远侯顾兴祖,建平伯高远,忠勇伯蒋信,大理寺丞萧维祯等随驾大臣,无谋无勇,受制jian臣,致大军蒙难,恳请殿下将一应人等捕拿下狱。” 话音落下,底下的一干群臣 ??? 这什么节奏,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这帮勋戚竟然会弹劾自己人,您不是老眼昏花说错了吧? 后头的科道御史们,更是义愤填膺。 老东西,你过分了,知道吗? 这是我们科道的活儿好不好? 要知道,今天他们可是养精蓄锐,摩拳擦掌,正准备在廷推之后,举行一场浩浩荡荡的谏言,这就被人把风头给抢了? 这个老东西,一把年纪了,出来抢人饭碗,实在是木得天理了! 当下便有御史站出来倒打一耙。 “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蓄意包庇,避重就轻,意图为罪臣脱罪,顾兴祖等人不义不忠,贻忧圣主,遂致流血成河,暴尸遍野,当罢官夺爵,抄没家产,明正典刑以戒朝廷万民。” 别以为主动站出来,就能糊弄过去! 虽然被打乱了计划,但是还是立刻就有七八个御史出列,随声附和。 真当他们没看出来呢? 这丰城侯,无非就是想要借着勋贵主动认罪,将顾兴祖等人减轻罪责吗? 门都没有! 一时之间,底下群臣议论纷纷,越来越多的御史跃跃欲试,让在场的九卿重臣们皆是眉头一皱。 就算要进谏,也不是这个时候啊 万一勋贵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救人,而是扰乱廷推呢? 各自对视一眼,他们正欲开口,却见另一头武臣序列里头,成安侯郭晟站了出来,道。 “好一出贼喊捉贼,方才你们弹劾丰城侯扰乱廷推,朝会失仪,如今轮到你们,一个个的便如此放肆吗?” “丰城侯方才早已有言,所奏三事,如今一事尚未奏晚,尔等便急不可耐,就不是朝会失仪了吗?立身不正,何以位列科道风宪之臣?” ??? 卧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