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之瞒天过海_第47章:欠债还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章:欠债还钱 (第1/2页)

    狄仁杰的下一站是南疆,他的心里隐约有种感觉,只要到了南疆,长安的一切难题就能解开了,在离开滨海县之际,他又收到了一封从长安来的飞鸽传书。

    信里讲长安近些日子以来恢复了平静,没有了之前的紧绷,中宗和天后在追查突厥人一事上松了口,乌勒石碌终究是没有抓到,只抓到了一些潜伏在大唐里的突厥暗探,天后武氏刚开始很生气,想要将这些狼子野心的暗探全部处死,但是却被中宗李显给拦了下来,不但免了他们的死刑,还放了他们。

    据说在这件事上中宗与天后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意见,中宗不但放了他们,表示可以不杀他们,还给他们一点薄赏,但条件是这些人十年内不能离开长安城一步,登记在册以后必须要在长安城内做正经行当,娶妻生子,定期去衙门报道。

    遂后,中宗还派出使者向突厥可汗胡巴伊顿发出邀请,邀请可汗来日到长安做客,共度佳节共享美酒。

    据说当时朝堂上下很多文武百官都对中宗的这番动作刮目相看,很是认同,认为中宗的做法有风度,有格局。天后武氏则是在些许沉默之后表示了赞同,就这样,长安城得以恢复平静,而迁都洛阳一事再次提上了日程,令人咂舌的是,这次提出要加速迁都的不是别人,正是一向沉默的中宗,令人大跌眼镜。

    朝堂上下明眼人都知道,中宗和一脉“李派”大臣们一向都是明里暗里反对迁都之事的,没想到中宗这次思想转变如此之快,好不痛快。

    在传书的末尾有一句留给狄仁杰的话:“既洛阳之争已休,望狄大人保重身体,可在外多加游玩,择日返程。”

    狄仁杰看完这封信,先是松了一口气,再是叹了一口气。他是何等的聪慧,怎会读不懂字里行间下的暗涌?

    这封信从表面上来看好像真是那么简单回事,但实际上来说,在出了蛟龙案,还有突厥地宫案之后,大唐作为当今世上最强盛的帝国,四方来贡,天后武氏更是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以大唐的一贯风格来说一定要对乱臣贼子严惩不待,最起码要向突厥发出警告,逼对方交出乌勒石碌等一干贼子,如果对方不交的话,大唐甚至要以强势之姿出兵才是,由此来彰显国之威严,以视正听。

    而这两件大案怎么能容许中宗这样轻描淡写地说算了就算了?

    从小国政治上来说,中宗这样的特赦行为的确很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好感,彰显了一个国家的体量和宽容大度,不惧宵小。

    但大唐不同于其他国家,大唐不是小国,而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巨大王朝,一旦涉及到了外交政治方面,反而越是小事,越涉及原则性的事,更是不能马虎。

    因为你的对手们时时刻刻都盯着你,会从那些蛛丝马迹的小事情里来判断你分析你,判断你现在是不是出了是什么问题,有没有什么缺口,而中宗的此番作为,看似拉拢人心,以退为进,但从侧面来说无疑是赤果果地朝突厥释放出了一个关于大唐的危险信号。

    这个信号就是:“我们没抓到突厥贼子,不是突厥贼子有多厉害,而是我们自己变弱了,确实没抓到,所以只能特赦,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再去在这样的事情上折腾了,而且暂时也腾不出手来对付你们,这件事就这样算了,我们接下来还要忙迁都的事情,有空来我家玩。”

    狄仁杰甚至可以想象到,朝堂之上天后武氏听到中宗特赦令之后的表情该是怎样的复杂。

    想起了那次在大殿上和中宗的近距离的接触,狄仁杰觉得中宗并不像是表现出来的那么软弱,没有主见的一个人,只是一向沉默寡言的他被强势的武氏给压住了所有锋芒,不得已而顺势,守势而已。

    他更是能隐晦地琢磨到,一向沉默的中宗在强势的武氏和朝堂百官面前做出这番动作,绝非是脑子一热想出来的,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狄仁杰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想起了那一封在地宫里发现,现已经被自己偷偷烧掉的书信。

    上面那八个大字:“韬光养晦,见机行事。”

    他不敢再往下深想了,联想到这些日子里的所有见闻,他的政治敏锐度告诉自己,大唐现在的内政局势看似融洽一时,界限模糊。实则已快到了泾渭分明的程度,而迁都洛阳这件国之大计,就是泾河和渭河的分水岭。

    狄仁杰伸了伸懒腰,扭了扭脖子,既然信里说让自己多多游玩,那自己接下来就当自己是在游山玩水好了。

    狄仁杰回到客栈里收拾好行李,去街上买了些旅行用品,这就准备往南疆出发而下,还未出城,忽然一个熟悉的人影带着呼喊声冲到了自己的面前。

    “狄大人,快帮帮王二,王二被打了,您快管管!”

    面前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小白,他一脸焦急二话不说拉着狄仁杰的手就往县衙赶去,狄仁杰见他如此模样,也就跟着他快马加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