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节 (第3/4页)
么, 还能赶紧去买。”舒雨知道, 外公对于做生意的事不热衷, 甚至有些不喜, 留在这里出主意八成是要泼人凉水。他自己心里也清楚,干脆不听不说省得忍不住。 “那也是, 快尝尝阿姨自己煮的酸梅汤。” 浸在井水里降过温, 喝一口暑气全消。 “我听路晁回来说教辅书的事,也觉得好, 可是想干吧,又有点无处下手的感觉。”路mama是真的想过一遍。 如果当成给学校的建议,最大的可能是束之高阁。就算做, 恐怕自己这个提议人也会被领导抛开,另选他的亲信去cao办。做得好了,学校是又得名又得利,她又能落得什么呢?说不定还会碍了领导亲信的眼, 不仅没好处还要被打压。 不是路mam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这种事在人员架构无比臃肿的单位,真的再平常不过。她一个刚刚调去的新人,哪头都不靠,真干出彩来了,比默默无闻更招人恨。 “您单位有校办企业吗?”现在的机关单位,多数都办有企业,安置单位员工的子弟,包括积攒点小金库,十分方便。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一直到九十年代,才因为中央的一纸文件宣告结束。 这也是一直被人垢病,机关单位即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一个方面。自己管着相关行业内的企业,结果自己下属办着相关企业,里头还都是自己单位的员工子弟,很多时候走漏消息或是抢定单,再不然多发几张奖状,或者帮着捂捂盖子,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时间一长,行业内别的企业怎么想,随着国家体制的完善化和正规化,这事必然要做个了断。 不过了断也是以后的事,现在就说现在的事,路mama工作的师范中专肯定是有校办企业的,而且不止一家。 “出版社,印刷厂,酒楼,总共这么三家。”路mama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可以说是相当了解。 学校还开酒楼,别觉得好笑,只要地理位置好,有沿街的门面,怎么就不能开。开一家酒楼对外营业,领导招待客人还能签单,提前定座点菜,不比去外头方便。 出版社印刷厂倒属于校办企业的标配,当然,说是社说是厂,规模都极小。出版社小到就小猫二三只,负责出版校办期刊,给老师下任务,每个班都得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交钱订阅。 “这事老师和学生都不高兴,印刷厂还能在外头揽点活,出版社是完全靠学校养着。”路mama苦笑,出版社的总编是校长的亲弟弟,这也是出版社存在的理由。 印刷厂的厂长是副校长的小舅子,为人比总编灵活一点,但也和总编一样喜欢摆关系户的谱。总之舒雨听完,陪着路mama苦笑,这关系真是够复杂的。也总算理解了路mama的担心,抢功什么的根本不是担心,而是必然嘛。 “我原本是想,挂靠着出版社,然后找学校业务能力强的老师编撰辅导书,最后以学校的名义请一些中学的校长或是老师过来宣传宣传。”通过宣传,让老师对学生直接 ,显然是最有效果的。再说只要教辅书的质量好,老师 起来不会有任何压力。 这个方法,路mama肯定得让出一部分利益,因为需要学校的支持,但想保住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也需要领导的大气。 而中间路mama即得出力又得垫钱,最后的结果还不好说,不是教辅书的问题,而是现在的制度怎么解读都可以,万一领导反悔路mama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 至于说签协议,这个时代跟机关单位签协议,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愿意遵守没协议人家也会遵守,不愿意遵守协议就是一张草纸,说撕就撕。 问问早期的民营企业家就知道,一肚子烂帐,翻出来都嫌酸。只能说国家往市场经济转换的时候,无论思维还是制度,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处在这个过程中的人,被风浪扫到也就扫到了,这就是命。 至于教辅书怎么编撰,舒雨就不打肿脸充胖子了,这方面人家路mama才是专业的。 路mama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