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他弯得突然_第123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3页 (第2/2页)

暗自揣度,而陆惟名又何尝不在暗中打量着他。

    而与对方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陆惟名看着他,只觉得这十年来,沙鸥完全没变。

    依旧眉眼清冽,依旧清冷疏离,依旧淡漠桀骜。

    尤其是那一双无数次出现在梦中的眼睛,始终清亮如星,即便在滚滚而来的尘世烟火中走过了十年,却干净得丝毫不染凡气,偶尔闪过的笑意,依旧让他不受控地觉得,心动。

    实际上,上周在讲座上匆匆一别,陆惟名转头就查过沙鸥的资料。

    那时候他才知道,曾经和他约定好了一心要考北大的人,一直留在丰玉市,大概从□□年前,开始涉水时评界,并且在很早以前,就曾经在HH旗下的报刊上发表过评论文章。

    尤其是三年前,HH集团新发行了一刊《经济周报》,新刊开篇做的第一个专题报道,就是有关于“个人破产制度的探索与建议”的专题。

    那时候,相关新闻一经发表,立刻引来评论界诸多大牛口诛笔伐,绝大多数时评人认为“个人破产制”的确立实则是“老赖避风塘”,万不可行。唯有沙鸥,以三篇专题评论文章,笔战群雄,分别从加快健全社会金融体系建设、完善个人征信和信用评价标准、出台实施“个人破产制度”的司法体系保障等方面,做出了只要做好各项前期准备,“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和推广不仅是势在必行,更是大势所趋的论述。

    当年,他孤身一人,以笔为刃,剑挑整个时评界。

    而最终,那几篇专项论述,不仅让《经济周刊》评论专版在业界一炮而红,更成为了相关地区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的强大推力。

    那时候,负责《经济周刊》出版发行的分公司还特意将这一消息汇报到集团总部,工作助理亦将相关文章呈报给他过目,而彼时,他只是对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犀利清冷的文风深感赞叹,却不知,这位笔名为“二十四”的时评界巨佬,竟然就是心中那抹触不到的白月光。

    原来,这十丈滚滚红尘中,他们也曾擦肩。

    不能想,想一遍,痛一遍。

    陆惟名看着沙鸥白皙的侧脸,只觉得心中郁躁,这种情绪他已经很久没有感知过了,无法排解,只好掏出烟火,抽出两根烟,递过一根,问:“抽烟吗?”

    沙鸥抬眼一怔,随后摇了下头:“早戒了。”

    原来上学的时候,一次偶然间,陆惟名发现沙鸥居然会抽烟,立刻耳提面命地教育他,列举了无数个吸烟损害心肺功能的例子,从那以后,沙鸥嘴上不说,却再也没有碰过烟。

    沙鸥看着陆惟名熟练地点烟,吞.吐,心想,可能时间太久,他真的都忘了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