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安山河_第1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节 (第2/3页)

、或狭隘牺牲掉了,在史册上留下一笔血书,之后陨落了。

    翻读史书,我评价一个皇帝是否是铁血和能力并重,有一条标准竟然是没有杀死或者逼死过儿子,却能统治国家的,就算是我眼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皇帝。

    可翻来翻去,秦始皇、隋文帝、汉武帝、孝文帝、唐高宗、唐肃宗等等,史书上全有他们儿子或浓或淡的一笔。

    我写的时候,也想写一个美丽的过程,可惜,书中的人物其实发展起来,他们的命运就是他们自己的了,这一点估计有写作的伙伴们,不知道是否会有同感;而且,事实就是这样子的,我还是想真实的写自己的故事。

    凌霄代表的,就是古往今来名将的命运,是作者极其心疼的人物,十易其稿,文章会给凌霄一个交代,这里就不剧透了。

    真心感恩天使们能读到这里,文中的人物是我脑海中的白月光,我怀着感情在描述他们,有时候遇到困难了,想想他们会怎么做,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感谢大家的陪伴和分享,鞠躬~~~~~

    第179章 应对乱局

    朝野震动, 连景阳帝都上朝了。

    皇帝御赐之物被流民和突厥洗劫,杀死官军一千五百人,这只是药引子。

    破军将军凌霄被暗杀,死的不明不白, 引起了一连串的后续反应。

    凌霄在朝中,官位不到三品, 在朝堂上死了和扔进大海里的石头一样, 波纹也荡不起几圈便沉了底,但是却没料到凌霄在安西军和辖区军中的影响——

    凌霄在军中经营多年,是安西军名副其实的二把手,和凌安之不同, 他所管事情纷繁复杂, 和全军上下经常打交道,凌霄性格温和, 办事有张有弛、仁义公正、爱兵如子、冲锋在前, 军中私下里昵称他为“小将军”,对多位军官士兵皆有救命抚恤之恩, 没有战死沙场,却死在了大楚的境内,死得扑朔迷离。

    消息像西域的大雪一样,漫天遍地的扬向了军中, 六军痛哭,无视军中不能戴孝的命令,从安西驻地、过青海道、甘州道、天南道、中原军, 全都下了大楚的国旗和军中的帅旗,升起了凌字祭奠白幡;军中上下头系白巾,臂戴孝章,哭泣祭拜者不计其数。

    整个西北,军中白茫茫凄声一片。

    雪降天垂泪,军中地举哀。

    四方万民子,齐送小如来。

    安西驻军听到消息,雁南飞、凌合燕、宇文庭等军官士兵上下一片悲声,嚎啕大哭、盛怒盈胸,直接带兵冲击突厥驻地,大开杀戒血流成河。

    甘州道、天南道、中原道驻军直接持械冲进了府衙,目眦欲裂的要求官府彻查此事,给一个说法。

    景阳帝和朝廷元老胆战心惊,要知道凌霄只是镇国公身边多年的副手,影响力尚且如此,这次本来押送物资的人应该是凌安之,机缘巧合凌霄当了替死鬼,如果镇国公死,会不会直接引起兵变?

    ******

    裴星元当时正在细细的告诉余情,凌安之需要下一步如何应对朝中可能的局势,却不想贺彦洲夜半带来这样摧心肝的消息。

    裴星元当即呆坐在椅子上,半晌无言,呆若木鸡;余情和凌霄认识多年,经常欺负凌霄跟在他身后上战场去安西的鬼混,和凌霄相处的日子细算比和凌安之也差不多少,惊闻此消息完全无法接受,眼泪和瀑布一样流下,只说了一句“天呐,天塌了”,直接昏倒在地。

    等被裴星元喂了一口温水醒过来,整个人强自镇定,眼泪完全止不住,裴星元第一次切实看到了什么是泪如雨下,心疼的捂着胸口大口喘气,“备马,我要去安西。”

    余情强咬着牙飞马赶来的这一路上,想了很多,先是泽亲王、现在是凌霄,下一个轮到谁呢?

    凌霄不仅是凌安之的心尖子,还是他的左右手,没有凌霄,不是硬生生的要凌安之的命吗?

    这一路上,朝廷中的消息已经开始漫天飞了,朝堂世家党苦只打胜仗的凌安之久矣,此刻摸准了方向——

    上奏安西军擅自出战,滥杀无辜的;上奏镇国公多年来走私军火的;上奏他拥兵自重,多年来经常擅自行动的;私自增加军队编制,居心叵测的;上奏定边总督凌安之边疆大臣勾结内阁大学士凌川意图谋反的,边帅勾结朝臣,不是为了谋反是为了什么?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凌安之本来今年夏季在锦州被黑硫药震成了重伤,调养了几个月,本来好的差不多了,却不想重伤初愈,就要遭此撕心裂肺、摧肝断肠的打击,整整在文都城昏迷了二天,到第三天才行尸走rou的爬起来。

    等到凌安之从大口吐血不止中醒过来,事态已经不可收拾了。

    他预感形势不对,勉强上马回到黄门关,传军令召回了凌合燕和雁南飞,持鞭怒喝道:“你们要做什么?造反吗?”

    余情忧心如焚,昼夜不休,等赶到了黄门关,和朝廷的圣旨一起到了,朝廷已经将镇国公的封号改为了“震国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