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页 (第2/3页)
在一边。然后帮着李婶儿把装jī蛋的篮子和杆秤放妥当。 李婶儿亮着嗓门就吆喝道:卖jī蛋嘞――手里拿着备好的手巾擦头上的汗。 清瑶见样子也学起来,因为身边儿都是喝的小贩,她就不会觉得不自在,反而有种新奇的兴趣在里面。她的嗓音偏软,吆喝了好几声就被旁人的声音给盖住了。 李婶儿直笑她真是个娇气小姐的身子。清瑶撇撇嘴,无奈地道:小姐身子她不敢当,只是丫鬟的命也不如是真的。 现在恐怕才到辰时,人就这么多,到了晌午人更是多得数不清。李婶儿劝清瑶莫着急,这不喊也没啥。人来人往的声音这么嘈杂,谁能听见你说的啥?再说这糙帽也是新物件儿,你就是喊了人家也不知是什么。索xing就等着人来。 清瑶倒是觉得新鲜东西更是得吆喝,不然人家走在街上还会专门问你卖的啥么?她还是坚持喊着,过了会儿嗓子也张开了,没原来声音那么小。等感觉嗓子累了就休息一会儿。 旁边摊位的妇人看到她们仨人一起有说有笑的,主动跟李婶儿打招呼道:你们是哪个村的?这是你儿媳妇和孙子? 李婶儿小心翼翼地把jī蛋挪到背向阳光的地方,再用一块破布盖上,专门没遮严实,露出几个jī蛋在外面。听到那人给她搭话,她嘴一咧露着牙,眼角的褶皱都泛着欢喜:我可巴不得有这么个好儿媳妇,可惜没福气。俺们都是青岭村的,那是人家儿子。 妇人坐在自家长凳上,用手遮着晃眼的光线:那是我认错了,这媳妇长得还挺俊的。生的小娃也好看。 因为天气热,清瑶特意昨晚烧了一大锅水,再用井水冰了一夜,出汗时喝一口最是解暑清凉。从家里寻着一个皮囊子灌进去水,让狗蛋随身装着。他被太阳晒的口gān舌燥,就想拿出来喝一口。长细的皮囊是黑色的,细看还能看到上面细致的花纹,狗蛋拔开塞子先对李婶儿说道:伯娘,天太热了喝口水吧。 李婶儿高兴地直笑,指着狗蛋的脑袋对那妇人说道:你瞧我这小孙子多会说话,又贴心又明事。伯娘不渴,你快喝吧。后一句自然是对狗蛋说的。 狗蛋又问了清瑶,清瑶也笑着说不喝,他这才咕咚大口喝起来。 婶子,你可别再夸他了。这孩子面皮薄,禁不住夸。清瑶给狗蛋擦擦嘴角的水渍,将皮囊塞子塞好,随意放在车上,又说道,嫂子是哪个村的?怎么称呼? 我上河村的,我男人姓赵,喊我嫂子就成。虽说这两年收成好,可也架不住家里嘴多。只好天天在这儿摆摊,卖些针头线脑的换些钱。赵嫂子黑瘦黑瘦的,脸上的皮肤有些发gān,可她眼睛里神采奕奕,丝毫没有为生计发愁的苦闷。 清瑶骨子里很欣赏这类人,在困境中不会自怨自艾:嫂子,我这是第一次来这集上,以后还得麻烦你多照应。 这还用说么,我跟你有眼缘,以后有啥要帮的尽管说。赵嫂子慡快地答应,然后看了看清瑶卖的东西问道,你这是个啥?还没见过这样式儿的东西。 这话给清瑶提了个醒,眼前一亮。赶紧拿起一顶帽子对赵嫂子道:也是我犯糊涂了,这东西我光想着卖,就是不知道示范这东西有啥用处。然后把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她梳的发髻类似于现代的蝎子辫,把发尾塞进头发里,倒是符合这里女子出嫁要盘发的习俗。戴上帽子看上去很大方。 赵嫂子见清瑶戴上,自然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她眼睛发亮地道:这东西好!每次我男人下地gān活都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