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1页 (第1/3页)
士林一下子就炸开了锅,可新帝一个深信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大老粗很不待见他们,表示你们愿意骂就骂,劳资不知道是一回事,骂到劳资面前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凑一对儿,来三个就可以和你们先走一步的苏大儒地府凑一桌麻将了。 这样的铁血手段对文人们居然意外的有效,虽然傻子也能想到汝南王千古之后定然是遗臭万年的节奏,可谁也没办法阻止人家在活着的时候活得滋滋润润的,拿着一个粽子想蘸白糖蘸白糖,想蘸咸盐蘸咸盐。 苏太傅倒了,而杨逾就是在这个时候发迹的。 杨逾和苏太傅有仇,深仇大恨。 他这个人其实很有几分才气,文章写得极好,字也隐有大家之风,当年殿试本是皇帝玉笔钦点的状元,可苏太傅不喜欢他,跟皇帝说了几句话,硬生生把人小伙子撸到了二甲。 苏太傅当然不是无理取闹,他看了杨逾的卷子,又着人探访过他平时为人处事,觉得此人不堪大用。 当时他对皇帝给了杨逾的书法十六字评语:柔逾于媚,正气不足,无托大任,患为jian竖。 那个时代的人,对字如其人的说法还是很信奉的。 不过苏老爷子还是很厚道的,他没有把这十六字流传出去,而只是跟皇帝叨咕了叨咕,还劝自己的学生尽量不要对此人刻意为难。 尽管对这个后辈不喜欢到了极点,毁人前途的事他也不愿轻易去做他愿意给任何人一个机会,只要对方能意识到自己的错处并加以改正。 可他还是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在那个年代,苏太傅基本上就是天下文人的道德与学问双重风向标,大家虽然不知道他对杨逾到底怎么看,却也知道他不喜欢这个新科进士,那么不管是由于哪方面,杨逾这个人都要被存疑了。 因此那段时间杨逾的仕途极为坎坷,像苏太傅那样虚怀若谷的人到底还是少数,不论是对老师的话奉若圭皋的皇帝,还是崇敬攀附苏太傅的各级官员,自然都是不待见他的。 对于一个权力yù望很qiáng的人来说,你阻止了他的升迁,他会恨你一辈子。 所以杨逾觉得他和苏太傅有着深仇大恨,恨到会半夜里扎个小人诅咒对方不得好死的那种。 然后汝南王就进京了,杨逾发现自己的天到了。 苏太傅并没有冤枉他,他是一个圆滑有余而视清正为一个笑话的人,但却有着不俗的眼光和实力这样的人坏起来,比没脑子的莽夫要可怕得多。 杨逾当机立断地前去讨好汝南王,充分地显示了自己的学识才气和对旧朝以及苏太傅的深刻厌恶之qíng,在后两点上,汝南王跟他相当有共同语言。 两个一肚子坏水的家伙一拍即合,杨逾着实能力很qiáng,他写了一篇文章,把汝南王清君侧这件事夸得花团锦簇,把新帝登基的一系列礼仪流程搞得妥妥帖帖当然,他一个人做不到这些事,但不管在哪儿,也从来都不缺溜须拍马首鼠两端的人。 那之后杨逾就开启了自己光辉灿烂的下半生,汝南王很欣赏他,用他也用得很得力他简单的思维里觉得这个能臣是真正臣服于自己的王霸之气之下,就像他觉得自己能用bào力真正地镇压天下所有人的口舌一样。 杨逾平步青云,十年后皇帝忽然崩了,他被任命为当时子嗣艰难的皇室唯一存活的皇孙的托孤大臣,在几乎不可能的位置上更进了一步。 那时候,他已经把苏家唯一的后人训练成了一把自己使用得得心应手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