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8页 (第2/2页)
可不就是整天努力生孩子,再从朝廷多捞好处嘛。阿娇心里明白的,哪个时代都一样,清朝那个安亲王岳乐不也喜欢这么干,还偷偷把妾生的孩子登记到嫡妻的名下,好多捞爵位的好处。明朝这里还有个好处,藩王都在外地,无事不得进京。宗室得起名才能申请受封,受封后才能拿更多的俸禄,皇帝只要多拖一段时间,比如那个过继给秦王的镇安王,一直到朱见深过世也没给他正式答复,一直拿的是郡王的俸禄,就省了不少钱粮。 不过像秦王这样资格很老的宗室,因为是朱元璋亲封的,一般无嗣也很少国除,而是过继个近支的子孙,毕竟秦王这一支人丁众多,也不愁找不到人来继承。然而按照阿娇的想法,就不应该客气。清朝那堆亲王,权力很多都不小,还不是被皇帝揉来捏去,罚俸降爵的都家常便饭。明朝的这堆宗室,无诏不得入京,藩王之间不得互相见面,不得做官做农民从商入伍,只能被圈养起来,成天啥事不干,就到处欺压百姓。而那些已经爵位传成庶民的,就更倒霉了,因为庶民不起名,照样拿不到俸禄,又不能做事情,最后就是被活活饿死的节奏。目前宗室庶民的问题,因为世代传的不够多,倒还没有怎么体现出来,然而也是个大隐患。 不过要破除这些制度也很困难,毕竟有朱元璋的祖训压在头上。阿娇说道:皇上还是早些歇息,保重龙体为重。 的确,朱佑樘是该好好保重龙体,以免被朝堂上的事情给气死。朱见深弄得那堆炼丹的,修庙的,求道的侍奉官,再加上几个jian猾的太监,全部被罢免了。财产自然要充公,救灾、边防都等着用钱,这下可好了,朱见深送出去的加上他们自己四处搜刮的,那些皇庄的收益,也算是辗转又回到了朱佑樘这个继承人手里。 怀恩当然也被朱佑樘大张旗鼓地派人迎接回来。阿娇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太监,怀恩简直是封建王朝历史的一个奇迹。不求权不求钱,保护朱佑樘十几年,还在朝堂上经常维护那些被排挤的官员而后来也证实了,他们几乎一个个都是好官。 在这些大快人心的事情后面,总有不和谐因素在不断地作祟:纸糊三阁老当然坐不住了。原版的纸糊三阁老里,已经有个人和另外两个斗来斗去,被排挤走了。剩下的万安加上刘吉,带着彭华、尹直,在成化朝的官场里混的是如鱼得水。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尽管朱佑樘绞尽脑汁,在给自己父亲死后的盖棺鉴定里,拼命加上溢美之词。万安、刘吉都知道,朱佑樘不是个好糊弄的人。 在这些纸糊的阁老做太子导师的时候,他们原本把朱佑樘和他的父亲类比在了一起。毕竟他们的经历是如此的相似,同样昏暗孤单、朝不保夕的童年朱见深一辈子的不安全感,几乎都来自于这段时光,也让他后来无心于朝政,一心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尽管古人不懂什么叫心理学,但是这点内容,是个人精都能分析出来。 但是朱佑樘和他的父亲不一样,在做太子的时候,他就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意志力。明朝小时候非常聪明的皇帝有很多,但是像朱佑樘这样又聪明又勤奋的,就非常少见了。当朱佑樘登基之后,频频召唤当时在太子老师团里,不显眼的刘健和谢迁的时候,紧迫感更加来临。目前看来,朱佑樘父亲弄得那一套,他全部都给否决了;朱佑樘父亲宠幸的侍奉官和太监,他全部都清算了,下一个就该轮到谁,不言而喻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