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0页 (第2/2页)
下的则分派到了厨房。 后面别庄又从其他佃户家里招收了十来个女红比较好的妇人,差不多凑齐了三十来人, 就开始抓紧时间给那些家丁们缝制冬衣。 针线房忙着缝制冬衣时,商队从汉中运回来的那五千斤铁矿石也被铁匠们加紧时间制作大刀和枪头。 第一场雪降下的时候,沈凌坐在炭火旁, 看着路管事呈上来的账簿。 这几个月,别庄招收家丁、帮工,又购置铁矿石、盐引,花费不少。而秋收收上来的粮食却又放着没动, 因此这账面上只看到出没看到进, 再这样下去,别庄历年来积攒的银钱没几个月就要用光了, 因此路管事就有些着急了。 沈凌看完账簿就知道了路管事的意思,将我从汉中兑换回来的金锭全部放到账上,应该还能撑上好几年。 路管事不是不知道沈凌做这么些事也是为了别庄的安全, 但两百个家丁的待遇会不会太好了一些,因此他试着委婉的提了一下自己的建议。 沈凌静静地听他说完,末了道:前几天, 我让你招纳一些读书人,可有人过来投奔 路管事微微一愣,不明白他们不是在说家丁的待遇吗,怎么忽然又提到此事了,不过他却不敢不回答沈凌的问题,告示贴出去以后,虽有几个人前来投奔,但都是些来打秋风的,因此让我打发了。 沈凌微微沉吟了一下,别庄的势力还是太弱,没有像样的秀才或举人过来投奔也很正常。 别庄里还能匀出来多少粗粮 路管事越发纳闷了,但还是答道:今年新收上来七百多石粗粮,这几个月已经用掉了一半,还剩下三百多石粮食。 别庄里供给家丁和下人们的粮食都是粗粮居多,发给家丁们和帮工们的粮食也都是粗粮,所以粗粮是消耗最快的。 三百多石就是三千多斤,沈凌飞快的计算了一下,抬头时便道:这些天,我听人说县城里涌来了不少逃荒的灾民。从明日起,你挑选十来个庄里的老人到县城里施粥十天,施粥的时候可以借机透露一下我们求贤若渴的心思。沈凌所说的县城是距离别庄有一百多里的梅山县城,因地靠梅山而得名。沈凌现在所在的别庄就在梅山县的管辖地区,当此之时若是到城里施粥,一来可以落个好名声,二来也可以借机招纳一些人才。 路管事此来本是劝沈凌将家丁们的待遇放低一些的,哪想到沈凌不仅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还打算施粥,这样一来,岂不是又要用掉一大笔粮食。 他有些着急的说道,小姐,施粥的话一天少说也要用掉好几十斤粮食,这样一来,我们的粮食还能支撑到来年春天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