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3页 (第2/2页)
却有些担心希尔,按希尔先前的打算来看,他不会这么早与教廷撕破脸,因为他不想把他和教廷的矛盾赤/裸裸地暴露在乔治眼皮子底下,然后牵扯起让人肝肠寸断的旧事。 希尔这样做,一定是因为发生了什么。 莱茵的信还没有送出去,北方的消息便传来了,乔治一世病逝,教皇伍德拒绝为希尔middot;德里克加冕。 算算时间,希尔起兵的时候,应当是乔治一世病重之时。应当是窥见了之后的危机重重,希尔才最终做出了提前攻打教廷的打算,他没有办法再为了父子之间最后一点温情而粉饰太平。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痛苦的,他的举动会让乔治误以为他是急于夺位也不一定,但是希尔别无他法。 莱茵有些担心这位合作伙伴的心理状态,但两人隔着万水千山,只言片语的安慰实在起不了什么作用,只能看希尔自己能不能走出来了。根据莱茵对希尔的了解,他是一个意志十分坚定的人,就算父亲的死让他变得软弱,那也是暂时的,他终究是能走出来的。 比起希尔,莱茵更注意都城里的那位教皇。那位教皇拒绝为希尔加冕,所以希尔没有名正言顺地成为弗兰王朝的皇帝。可那位教皇并没有借着这个机会为玛丽皇后的任何一个儿子加冕,而是将此事就此耽搁。 很明显,这位教皇并不想真的和希尔以及莱茵站成对立面,加冕之权是他握在手上的一个筹码,等着希尔和他谈判,停止这场针对教廷的战争。 如果面对选择的是莱茵,教皇自以为的筹码根本不算筹码。莱茵不想要所谓皇权,他只想清除这个不必要存在的腐朽机构。可面对选择的是希尔,就连莱茵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希尔会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 莱茵永远不会有自信,自己能彻彻底底看透一个人。他会通过一个人的言语和行动对他的品质有所判断,并在此后相信自己的判断。但这不代表他会盲目自发地以为自己的判断不会出错。 这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决定了莱茵对希尔的判断有没有出错。 从种种迹象来看,莱茵还能推断出另一种可能。在这种可能里,希尔的目标不是推翻教廷,也不是改变现有的封建皇权,而是借助莱茵和其他能获得的一切助力去打压教廷,以此获得顺利登基的机会。 因为旧王后布里吉特和教廷的恩怨,教廷天然不愿希尔即位,希尔要想顺利即位,便要打压教廷,直至教廷主动做出让步。 至于到底是不是这种情况,只要看希尔此刻的选择就行。如果他只是想即位,现在和教廷和解便可,一旦教皇为他加冕,再想将兵强马壮的希尔赶下皇位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所以想登基的希尔没有理由不在这个时候接受教皇的提议,除非他真的没有这个心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