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页 (第1/2页)
李莲站起来,郑重其事地行了一礼:多谢你大恩,将来你有所求,只要不危及宁国,我不惜性命也会报答。 真一垂眸看着她,微微一笑:迟凤引的链子,我帮你紧着,他命主贪狼,用得好是福星,用不好就是兵祸。 我知道了。 李莲一步步走出去,向宁国最高的权利中心走去。 七七四十九天讲经结束,国师闭关修炼。 永宁公主入主枢密院,从此开始步步高升,逐渐蚕食执掌中书令和枢密院二府,成为第一个以公主之身,却执掌宰相之位的女人。 那群老臣子汇聚在老相爷的府内,一个个如丧考妣 终日打雁,却被雁啄了眼,宦海沉浮一辈子输给一个丫头。丢脸啊。 你们还没看出来吗这从一开始就是咱们这么官家的主意,那李莲是给咱们玩了一套请君入瓮的障眼法,咱们中计了! 好一个欲擒先纵,输了也不冤,你们啊,这是见她是个女流之辈就小瞧了她。记住了,这不是女人,这是个阴谋家。官场上没有男女老少,只有看谁的手段更高明。老朽,先给大家探路了。这就告老还乡,你们可一定要守住了,别让她得逞。窃国! 皇帝,昏庸啊! 五公主李莲执掌枢密院的事情,在很多政治觉悟不高的人眼里,这并不是什么大事。 因为宁国重文轻武,久无战事,武将荒废更无功绩,久而久之自然成了毫无前途的地方。比清水衙门还清水衙门,根本无人想去。 但这正是李莲政治资本的第一桶金。 承平日久不用武,武将不可能甘心毫无作为。李莲的出现,给他们带来了希望,最起码也是利益的希望。 而李莲在文臣那边气氛紧张,只能依靠他们。两者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太平繁华盛世,若是要武装军队,实际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只要皇帝能力排众议,金钱首先就不是问题。 最难的其实是两点,一点是皇帝的猜忌,天下归四海平,皇帝就会想废除兵戈,以免有人来起兵篡位。忘了,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第二点是文臣,文臣向来看不起武将,利益的蛋糕自然不愿意没事分给他们。 但文臣却执掌着物质的分配,外行领导内行,永远觉得兵部的事情最简单,兵部无战事干什么要钱要粮兵部没有任何贡献,压根就该解甲归田。 一旦皇帝有意秣马强兵,文臣不但会阻拦,还会觉得别人没有来侵略,皇帝就擅动兵戈是为不仁不义,是吃饱了没事干。 埋汰自己国家,为别国表仁义,力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