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_第51章 闷头发大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1章 闷头发大财 (第2/2页)

的巨额财富就摆在眼前,如果从未拥有,那倒无所谓,若是得而复失,那简直……令人心如刀绞啊!

    他们不约而同的在心里默默祈祷:“别收回去,别收回去……”

    其实,沈采萱虽然很大方的说出了退还九百两的话,可在她内心深处,又何尝愿意将到手的钱财拱手相让呢?

    然而,这世上,有的钱可以放心大胆的收下,有的钱却不是想收就能够收下的。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收下这笔钱之前,沈采萱想要搞清楚,这笔钱烫不烫手。

    如果烫手……那她只好忍痛割爱了。

    郑忠维明白沈采萱话中隐含的意思,略一沉吟,向她透底:“营救被拐之人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作为主持营救工作之人,知县大人能够从中得到的好处远不止这三千两银子,还有其他。坦率的讲,‘其他’才是知县大人真正想要的,至于这三千两银子,家中巨富的知县大人并不是很在意,便大大方方分给了下面的人。

    “不光是立下大功的你,就连没什么功劳的我,也领到了赏银呢。整整一百两,我放心大胆的收下了,这一千两,你也只管放心大胆的收下吧,不用有任何后顾之忧。”

    说罢,郑忠维又将那九张银票推回了沈采萱面前。

    听了郑忠维的话,沈采萱彻底安心了,安心之余,忍不住夸赞道:“这位知县大人,可真是一位大大的好人呢!”

    知县明明可以仗势欺人,严令沈采萱管住自己的嘴巴,而不用给出一文钱的封口费,从而名利双收。

    而真正立功的沈采萱即便一无所获,又能如何呢?只能自认倒霉呗。

    在这种情况下,知县依旧给了沈采萱一千两银子,由此可见,他或许有些功利,也有自私的一面,但为人其实不坏。

    郑忠维情真意切的附和道:“的确如此。”

    这位知县来自燕京,上任还不到半年。

    上任伊始,衙门里的人——包括二把手县丞在内——都对他了解得极为有限。

    大伙儿只知道他是二甲进士,且出身世家,除此之外,一无所知。

    但,仅仅是这么一丁点有限的信息,就足以令县丞这种官场老油子心生疑惑了。

    要知道,以新任知县的名次和出身,他应当能够进入翰林院,成为人人艳羡的庶吉士才是,怎会外放到并不怎么富裕的温阳,当这么个前途有限的知县呢?

    县丞料想这里头必有缘故,为了摸清这位上司的底细,县丞特地给远在燕京的友人写了信,托那友人代为打听。

    不久之前,县丞收到回信,这才解开了心中的谜团。

    原来,新任知县出身世家不假,可他爹却是庶出,而且是很不受宠的那种,到了婚配年纪,家里随便给他爹找了个富商家的姑娘,就给打发了。

    所以说,新任知县的父亲是庶子,母亲是商户女。

    这就难怪了,即便出身世家,却得不到家里的支援,只能够与前途无量的庶吉士失之交臂,跑来这儿当个七品芝麻官了。

    不过,在县丞看来,如此不上不下、不尴不尬的出身,对于新任知县本人来说或许是坏事,可对于下属以及治下的百姓来说却未必是坏事。

    首先,身为世家子,哪怕是庶子所出,也理应有很好的家教。

    这样的人,多半心存底线,不会肆无忌惮、胡作非为。

    其次,新任知县的母亲作为商户女,却能够嫁入世家,她娘家必然不是一般的有钱,她的嫁妆必然不是一般的丰厚。

    有个很有钱的老娘,按理来说,新任知县不会太过执着于捞钱,即便要捞,吃相也不至于太难看。

    正如县丞所料想的那样,虽说新任县令不够老成持重,颇为追求个人名声,隐隐展露出勃勃野心,但他从不横征暴敛,剥削民脂民膏,且有功就赏,有过就罚,赏罚分明,总的来说,称得上正直公道。

    人无完人,能有这样一位上司,不仅县丞颇为安心,就连郑忠维也颇感欣慰。

    远的不说,就说这一次吧,迟迟没能找回那位小公子,新任知县没有立刻将郑忠维推出去当替死鬼,而是顶住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给时间让郑忠维继续追查。

    正是因为宽限了几天,郑忠维才有机会接触到沈采萱,才能够避免身陷囹圄的厄运。

    所以,哪怕新任知县曾当众打过自己板子,郑忠维也没觉得新任知县不够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