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4页 (第2/2页)
却比杀人罪更应得到严惩rdquo;。在看到这些疯狂翻滚刷屏的留言时,会让人情不自禁地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究竟是谁,才是谋杀了那个人的凶手? 各大新闻报纸将这个案子的始末刊登在了头条这样的醒目位置,并配以令人触目惊心的标题和评语mdash;mdash; 五十年以来媒体公信力的冰点时刻。rdquo; 敲在所有执笔者耳边的一记响钟。rdquo; 在这个世上,我们还能去相信什么?rdquo; 一次别有用心的正义,比千百场公开作恶造成的后果更可怕。rdquo; 亲眼所见尚且不得真假,捕风捉影实为恶水之源。rdquo; 真正的恶魔,正是无限膨胀的民意,是坚信自己是善人,对落入阴沟的肮脏野狗进行群殴的lsquo;善良的rsquo;市民 。rdquo; 我们欠安格斯middot;多伊一句发自内心的lsquo;抱歉rsquo;。rdquo; WE ARE ALL MURDERERS.rdquo; (我们,都是凶手) hellip;hellip; 在走出法院后,夏洛克middot;福尔摩斯一如既往拒绝了媒体的采访,他穿过蜂拥而来的人群,拉低帽子,不带任何表情地招来一辆出租车,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小轿车喷出一股尾气,一溜烟地跑远了。 他径直来到了贝克街221B后,刚准备打开门上楼,余光一瞥然后顿住,毫不犹豫地推开楼下Speedyrsquo;srdquo;咖啡店大门,走了进去。 角落里的圆桌上坐着一个人,他一点也不见外地坐到对方对面,在侍者的白眼下坚持点了一杯红茶,拿出手机翻了翻,无一例外,所有社交平台都在争相讨论这件案子,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say sorry to Angus Doerdquo;的话题活动,而且人数rou眼可见迅速拓展到万人,这还仅仅只是推特,可想而知在脸书和INS上人们对此有多么热情高涨。 大家争先恐后地实名制参与活动,唯恐自己没能赶上这股新的潮流,安格斯middot;多伊rdquo;的名字刷爆了整个互联网,其名声一度传到了墙外,因为一起被冤枉入狱的谋杀案,他的热度甚至远远超过他从政时支持率最高的时候。很快在经过一系列官方流程后,被宣告无罪的安格斯middot;多伊将得到释放,届时会有无数粉丝rdquo;站在监狱门口,摇旗呐喊,热烈欢迎他回家。 有趣的是,人们排着队向曾经受不白之冤的安格斯middot;多伊道了歉,却无人对他的meimeimdash;mdash;那个被曝光了所有私人信息,被围观路人痛骂杀人犯rdquo;、凶手rdquo;和战争毒瘤rdquo;的士兵,简middot;多伊,没有哪怕一句问候,包括那天向她丢鸡蛋的高中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