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节 (第3/4页)
,吃其他人做的饭总是不合胃口。阿郎一向侍母至孝,这些日子一直想找个厨艺高超的厨子。我看娘子很够格,若是愿意去府上当差,我们在酬金方面是不会吝啬的。” 薛盈听说过李氏原是汴京大族,去这些豪门世家做厨娘,薪金原是十分丰厚的,内心一动道:“阁下能否给我一点时间考虑?毕竟我也有生意要照管,总得安排妥当。” 长者笑笑道:“这是自然。鄙姓陈,娘子考虑过若有意,便直接去崇仁坊李府找我就是。” 与长者告辞回到家中,薛盈心内盘算:自己经营这家瓠羹店算是薄利多销,满打满算每月顶多能赚60贯钱,刨去给沈瑶的20贯工钱,剩下的仅仅够维持二人的衣食住行和店面的正常运转,想要扩张店面,增加雇工无异于痴人说梦。自己想要多赚钱,去李府做厨娘似乎是不错的选择。 想到这里,她叫来沈瑶问道:“如果让你一人负责经营这家瓠羹店,再将隔壁的小哥儿请来帮忙,你有没有把握维持下去?” 沈瑶虽然老实,但人却不傻,随即问道:“娘子这么说,是打算去李府做厨娘了?” 薛盈点头:“正是,店内里情形你是知道的,若想要来钱快一些,也只能去世家大族府上做厨娘了。爹爹临终前把这家店交给我,我一直想把它做成像丰乐楼一样大酒楼。” 丰乐楼位汴京七十二家正店之首,高有三层,由东、西、南、北、中五座楼宇组成,各有飞桥相通,华丽壮伟,顾客熙熙攘攘何止千人,是王孙公子、豪门富商首选的宴饮之地,在先帝时已名扬天下。 沈瑶沉默片刻道:“娘子尽管放心去。我跟着娘子学艺四年,知道怎样做好一碗瓠羹,断不会砸了薛家的招牌,若是隔壁张二郎能来帮忙,那就更好了。” 薛盈沉吟道:“张二郎每日卖炊饼也挣不了多少钱,我多给他些工钱,想来他应该愿意来店里帮忙。只是我做厨娘的这段时间要偏劳你了。” “娘子说得是什么话。长宁九年陕西大旱,我父母双亡从长安逃难来到京城,多亏娘子收留了我,又花钱给家父办了丧事,如今我多做一点事也是应该的。” 等到薛盈下定决心去李府找陈管家,他却苦笑道:“娘子来得有些不巧,太夫人的娘家今日也荐了一位厨娘过来。这件事情怕是有些麻烦。” 薛盈情知此事不协,笑笑道:“既如此,我就先告辞了。” “慢着。”陈管家拦住薛盈:“我既然答应引荐娘子,就不能食言。这样,你先等一等,我再向阿郎陈情争取一下。” 大约过了两盏茶的时间,陈管家从内宅走出来笑道:“这可巧了,我去向阿郎陈情,太夫人正好也在。她听我说娘子厨艺精湛,也觉得错过了可惜,便让娘子和娘家推荐的厨娘一起做一道菜比试一下厨艺,优胜者便正式聘为府上的厨娘,不知娘子意下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 鱼生在中国的历史也很悠久,在唐宋时尤其盛行,但明朝之后,也许因为卫生原因渐渐式微。 话说苏轼、欧阳修、梅尧臣等都是鱼生的狂热爱好者,苏轼吃鱼生虚火上升,得了结膜炎还是不肯忌口,这是怎样一种吃货的精神呐。 第5章 既然来了,绝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薛盈毫不犹豫道:“我愿意一试。” “好,我果然没看错娘子。”陈管家不再多言,领着薛盈穿过几重院落,向东进了一道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正中是穿堂。转过穿堂便是正房大院,南面五间正房皆是雕梁画栋。 薛盈心中暗自揣度:久闻李氏为京城世家,起居豪奢,今日一见果不其然。正思量间,早有两名婢女走出来掀开门帘,薛盈进去后定了定神才发现,那里面空间极大。有一位五十来岁的老妇人正坐在上首的玫瑰折枝椅上吃茶。 这想必是李府的太夫人了,京中贵妇到了她这个年纪,因保养得益,倒也没有十分显老。只是太夫人脸上难掩落寞之态,少了几分上位者的威压。 东面太师椅上坐着一位青年男子,想必就是本朝最年轻的翰林学士兼权知开封府李维了。只是薛盈一眼望过去,不由吓了一跳。这不就是日日同刘景年一起上朝的那个人吗?他可不是好相与的! 李维看到薛盈眼底的惊惶,面色却丝毫不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