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1页 (第1/2页)
第一次丟糧是意外,第二次顧子美先反應過來是誰在搞鬼,正待要把人穩住,被羅衡打草驚了蛇,他本是為留命回京才獻計參與暗殺羅衡…… 謝懷柔沉默許久,話只在心中兜圈,輕歎口氣,試著繼續求情說「懇請陛下饒他一命。」 「怎麼,」季郁直起背來,「那人與謝大人有何姻親不成?」 「無,」察覺到她的明顯不悅,謝懷柔亦不敢再求情,「顧子美按律當斬,是臣荒謬了。」 沉默須臾。 季郁視線在她那張平靜無波的臉龐上停留許久,抿口茶,又低低地歎了口氣說「……姊姊,你讓我想一想。」 — 冀州大旱,百姓缺糧。 朝廷賑災時是從周邊有儲糧的城池先抄道,就近送糧救援賑災,冀州已近江南水鄉,鄰城都是富庶之地,按理說是絕不會籌集不到糧食的。 商人哄抬米價者按律是重罪,按略低的價格供應糧食則會得到朝廷的貼補,所以商人都很仁義。 只要朝廷願意管,這些年各地的各種天災一向度過得很平穩。 本來以為這次賑災也如此。 商人先按照略低的價格把糧食出售給百姓,再等著南邊的糧食運過來,朝廷補貼銀兩。 誰知這次的冀州百姓,怎樣都等不到運糧的馬車。 等到商人儲存的糧食早已消耗殆盡,坐等又等,還是不來。 朝廷賑災的糧食沒有到,市面上倒是悄悄地出現一批高價倒賣的糧食,價格從原先的十倍二十倍,一路水漲船高甚至栗比rou貴。 最後稍有家底的人家都再也待不住,棄田逃難,又死在因天災而到處封閉的道路上。 剩下的窮苦百姓扒樹皮草根也再填不飽肚子,只得在家中奄奄一息,甚至有地方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 奏折送到時,舉國皆驚。 冀州原先不過只是蝗蟲過境加上久不逢雨後的單純旱災罷了,明明可以加以治理,待平復災情後,好好地調理土地以待來年的。 何以至此呢? 早朝過後,季郁另派以左友歡為首大臣另外擇路賑災。 他是新擢的能臣,又是冀州人士,帶著軍隊押著糧食做事後諸葛還是不會出差錯的。 朝臣紛紛問罪於以南洲太守為首的賑災大臣。 從南往冀州運的幾百石糧食,運了三次,失蹤了足足三次,每每都因半道出現的各種緣由,送不到冀州,冀州城卻能憑空出現高價糧食。 朝臣在上奏,同時季郁也在查。 這件事情演變成這樣,她表面冷靜,心中卻憤怒失望到了極點。 冀州城賑災,季郁原先從賑災大臣到副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