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节 (第2/2页)
深处不想看到父亲失望的脸。 她并不像在临西侯府表现出的那般云淡风轻,毫不在意。 宋佑安喝了一口茶:“信我没带来,不过信里的内容我还记得。” “他说了什么?”韩濯缨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前倾,声音里透出几分她自己都没察觉的紧张。 “父亲说,他俸禄还可以,名下也有点产业。三个女儿养得,四个女儿也养得。如果你在京城待着不舒服,可以回边关。”宋佑安迟疑了一下,“他还说,在边关也能帮你择婿。” 韩濯缨听到“三个女儿养得,四个女儿也养得。”就鼻头发酸,眼眶泛红。 明明刚得知身份变化时,她能冷静自然地接受任何结果。可这会儿听到父亲仍愿意当她是女儿,她心内又酸又暖,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难以言说的酸涩后知后觉涌上心头,她偏过脸,深吸一口气,用指尖揩掉了夺眶而出的泪水。 至于大哥补充的那句话,她则根本就没听清。 宋佑安又道:“信在路上耽搁了一段时间,所以今日刚到。父亲还不知道你跟你韩家兄长相认一事。如果你想去边关,等明年开春,我派人送你。” “我……”韩濯缨转过头来,除了眼眸微红,已看不出任何异常。 “如果你不愿。”宋佑安视线低垂,又续了一句,“可以留在京城。除了你韩家兄长,我也永远是你大哥。” 他私心里,是希望缨缨留在京师的。父亲当日让她回来,是想让她回京嫁人。她若真的重新去边关,岂不是要永远留在那里?边关的条件比起京城,差的可不是一丁半点。 韩濯缨收敛情绪,理智渐渐回笼。她现在姓韩,又有“同胞兄长”,若是再去寻找父亲临西侯的庇护,不用宋雁回评价,她自己也觉得过于厚脸皮了一些。 不过父亲仍当她是女儿,还愿意接纳她,庇护她,她还是很开心的。 “我先不过去吧。”韩濯缨垂眸,忖度着道,“我如今过得也挺好,以后还能过得更好。你帮我给爹爹带话,说我现在很好,等再过一段时间了,我自己去边关看望爹爹。” 她抬起头,下巴微扬,有些小小的自得:“我的功夫还是爹爹教的呢。” 宋佑安笑笑:“对,只有你。” 提起此事,他心里隐隐有愧疚。她之所以能得父亲传授武艺,还是因为十年前替他挡了那一灾,差点丢掉半条性命,才会留在边关,从小学武强身健体。 宋佑安定了定心神:“那就这样,你先在京城安心待着。至于你以后的婚姻大事,我也会留心。” “啊?婚姻大事?”韩濯缨愣怔了一下,“太早了吧?我还小呢。” 她还没及笄呢。 宋佑安瞥了她一眼,没有说话。她现在身份不比以前,又没有母亲为她张罗,他自然要多多费心。 快过年了,临西侯府事情多。宋佑安不好久留,略坐一坐,就告辞了,顺便还带走了韩濯缨的信。 他离开以后,翠珠小声嘀咕:“早知道世子愿意认小姐,还不如……” “不如什么?” “……也不是说不如,就是说,我们当初可以不要那个少爷……”翠珠指了指前院厢房的方向。 韩濯缨沉默了一瞬,轻声道:“不能这么说。那个时候要保下这个房子,我没有其他选择。反正,他就是雁鸣。” 当时她已离开临西侯府,断然不会回去求助。而且涉及宗族之事,外人也不好插手。“韩雁鸣”出现的很及时,虽然中间她曾担心了好久,但他确实给她带来了好运,也让她又有了家和家人。 她私心里希望,他就是真正的雁鸣,是她那个在战乱中走失了的同胞兄长。 翠珠有点不好意思:“我也就这么一说,没有说他不好的意思。” “我知道。” 这是韩濯缨在清水巷过的第一个新年。 京城风俗和边关不太一样,不过基本上的守岁、祭祖、拜年都差不多。 韩家几乎没有亲戚,相互拜访的也只有清水巷的几个相熟邻居。 “你哥大过年的也不回来?” 韩濯缨笑得温和:“是呢。他在外面忙。” 她心想,在太子身边做事,肯定会忙啊。只是她到现在还没弄清楚,他到底为太子做什么事,难道真像大哥猜的那样,是个暗卫? 谢泽这些天确实忙,皇帝祭祖、接受朝拜,他身为储君,都要忙碌。明明是新年,却少有休息的时候。 偶一瞥眼,看到院中红梅开的好。他的心蓦的一动,一个念头倏地浮上心头:她肯定会喜欢。 他当即剪了两枝,命人拿了一个白瓷瓶过来忙活。 “长寿!” 长寿快步到跟前:“殿下。” 谢泽指一指桌上的红梅,微微一笑:“觉得怎样?” 长寿细细端详:“很好。” “嗯。”谢泽颔首,“那你辛苦一趟,把它送到清水巷,回来再领赏。” “……是。”长寿压下疑问,老老实实抱着白瓷瓶出了门,直奔清水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