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节 (第3/3页)
很,离婚带着孩子,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丁桂梅嘴上不说可原本紧绷的嘴角都松缓了,姜晟更不用说,这会儿笑容里少了从前的苦涩,整个人都容光焕发的。 所以,姜芸私奔也好,被宋占刚挑唆告状父母也罢,甚至两家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都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就是姜芸还要不要宋占刚。 她不要宋占刚了,姜家自然还是接纳她的 姜芸点点头,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 二大娘拍拍她的肩膀,把钱放下就告辞。 姜芸送走二大娘就去大队想预知点细面。 亲爹过寿,闺女回去要带饽饽和rou,饽饽就是用细面蒸的又结实又光溜的圆形馒头,讲究的人家会做成寿桃、寿饽饽。 现在条件都不好,家里弄细面不容易,很多人都得东家凑西家借的,千万不能太寒碜让人笑话。 后来有人想出办法,细面不够蒸大饽饽的,就加鸡蛋和面,然后擀饼切面条,就当长寿面。再不行就直接送鸡蛋,也算是闺女的心意。 姜芸小时候在家的时候,跟着丁桂梅学过做寿桃、寿饽饽,手艺好得很。 宋书记自然答应,“再过个月差不多也准备割麦子,预支你十斤。”正好还剩下最后十一斤现成的面,宋书记就做主全给她了。 姜芸挎着面,又去找宋书记老婆子借面引子,等自己发了面再留面引子还给人家。 这会儿没有现成的酵母粉,都是用自制的面引子,土话叫老面。每次发面以后留出一块面,包上干面粉放在一边任其发酵风干。等用的时候,把老面掰碎,多加冷水浸泡。泡透以后加入干面粉搅拌均匀静置发酵,之后直接用来和面发面。 做喜事的饽饽非常讲究,首先面团要硬,不断地搋面揉面,来来回回要揉十几遍才行。揉好了直接做成饽饽静置发酵,上锅盖上干净的纱布包袱,大火蒸透,不能落蒸馏水免得饽饽塌陷,更不能有裂口的,那就送不出手。 这样蒸出来的大白面饽饽,一个个白皮滑溜,还散发着清甜的面香味儿,别提多诱人呢。 等福爷爷和小哥俩赶集回来,他们拎了一小条肥rou,看着有半斤。 他们卖鸡蛋的时候,福爷爷跟秦丈母娘提了一下,希望她能给匀一斤rou,他们可以补rou票的钱。 秦丈母娘匀不出一斤,但是匀了半斤,也没要他们买rou票的钱。 福爷爷把rou递给姜芸,“你把这rou带回去给老人过寿。” 姜芸感激他们想得周全,“那这块先给姥爷过生日,以后咱们再买了自己吃。” 小河笑道:“我姥爷上一次不是才给咱们送rou了吗?” 小海则跟姜芸报账、点钱,把钱都放在钱罐子里,再把钱罐子放在箱子里。 晌午吃饭的时候,郑毕臣听说姜爹要过寿,“大叔抽烟不?我那里有一盒大前门,我也不会抽一直都留着呢,你带去给大叔招待个客人。” 姜芸忙推辞,郑毕臣却说就那么定了。 等下午面引子都泡好,姜芸就开始和面,小哥俩帮忙揉面一起做寿桃。 小河:“娘,这面好硬啊,我都摁不动!”他站起来整个身子的力量都压在小手掌上使劲。 小海虽然不说,却也运力运得小脸通红。 姜芸洗干红枣、花生。她没有模具,做不了寿桃,直接做大寿饽饽。寿饽饽里包上红枣花生,做好以后,用手指捏面皮,塞上一个个红枣,就是枣山饽饽。 碍于锅的大小,她只能做一个四斤左右的寿饽饽,其他的做小饽饽。 姜爹属马,姜芸再给他做一匹器宇轩昂的面马,插在枣山饽饽上面。枣山饽饽底下,用压上花纹的面片围起来捏牢。这样一个比较简单的寿饽饽就做好了。 小哥俩直接看愣了,“哇,好漂亮的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