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4节 (第1/2页)
天色渐暗。 璀璨的夕照落在王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石窟佛塔上, 暮色沉沉,金辉浮动, 佛塔飞檐铜铃随风轻摇, 阵阵叮铃,庄严肃穆。 毕娑爬上石阶, 脚步飞快。 角落里的暗卫巴米尔拦住他,道:“将军止步。” 毕娑取下自己的铜符:“我要见王。” 巴米尔拿着铜符进去,不一会儿走了出来, 领着他进院,让他在树下等着。 毕娑抬头,看一眼透出朦胧灯火的石窟,心急如焚,来回踱步, 视线扫过那株光秃秃的树, 看到几块熟悉的节疤。 他看着树发愣。 这棵树是昙摩罗伽亲手移栽的。 这间石窟, 是昙摩罗伽住过的地方,也是他正式受戒之所。 文昭公主不知道……罗伽的生辰庆典会持续几天,今天是他确切的生辰。 毕娑右手紧攥刀柄。 昙摩罗伽不在意生辰, 这些年都是信众自发为他庆贺。往年的今天,他会一个人抄写佛经, 从早到晚, 不见外人。 今年,今日。 他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带着文昭公主来了这间对他意义非凡的石窟。 这说明, 文昭公主对他来说,同样意义非凡。 …… 石窟里。 瑶英咽下药丸,盘腿坐着。 昙摩罗伽坐在她对面,手指转动持珠,双眸微垂。 静寂无声,青烟轻袅。 瑶英不习惯端身跪坐,不一会儿就觉得腰酸腿麻,昙摩罗伽却是纹丝不动,袈裟纹路静如水波,犹如一尊佛像,只有手中持珠微晃,看样子,他可以坐一整天也不动弹。 她目光睃巡一圈,屋中陈设简单,书案屏风矮榻佛龛,没什么可看的,视线回到昙摩罗伽身上,一手托腮,静静地凝望他。 他五官深邃,轮廓鲜明,因为是位受万民敬仰的高僧,平时看去如玉石般温润,清冷出尘,其实细看,面孔有几分凌厉英气,所以板起脸时气势威严雍容,偏偏他生了一双柔和的碧色眸子,似蓄了一汪深池,眉目舒朗,风姿神秀。 瑶英忍不住想:他笑起来的时候一定很好看。 认识以来,还从没见他笑过呢。 她看得入神,昙摩罗伽抬眸看她,正对上她的视线。 两人无声对视,他一语不发,瑶英看他不像是在禅定,朝他一笑,低头翻开自己带来的包裹。 “我还没恭祝法师生辰……” 她翻出几本经文,递给昙摩罗伽。 昙摩罗伽道:“公主已经送过寿礼了。” 她有意在典礼上盖过其他公主,让商队预备了厚礼,典礼时礼官捧出她送的寿礼,台前一片抽气声,精巧的金佛、八宝珠玉宝器,黄金宝石,琳琅满目,还有装订精美、绘有美丽插画的经书。 各国使团从未见过那种经书,纳罕不已,想借去观看,寺主没答应,经书现在都供在王寺里。 她从不放过任何机会壮大她的商队,中原带来的绸缎固然珍贵,但是数量有限,桑麻针织不能急于一时,造纸就要方便多了,而且成本低廉,利润更丰,想来过些天她的铺子就会卖那些装订佛经了。 听他提起典礼上那些金光闪烁的礼物,瑶英一哂,捧着经文说:“那些是给别人看的,这才是我亲手为法师准备的寿礼。” 昙摩罗伽看她一眼,接过经文,翻开,莲花暗纹纸笺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文字。 他眉峰微挑。 瑶英知道他精通各国文字,书法精湛,略有些难为情,道:“王庭文字和汉字差别太大,我写得不好,法师见笑了。” 昙摩罗伽合上经文。 她的王庭文字写得不好,不过他能认出来字迹,她手抄了全本的《地藏菩萨本愿经》。 瑶英笑着说:“我阿娘信佛,我为她抄写过《药师经》。法师是出家人,修行之人了脱生死,不贪生,不怕死,可我是俗人,我希望法师长命百岁,祛病强身,早占勿药,所以思来想去,为法师抄写《地藏经》祈福。” 昙摩罗伽沉默了一会儿,问:“公主为什么抄写《地藏经》?” 瑶英答道:“我看法师平时经常翻看此经。” 他屋中书案上的几卷《地藏经》写满批注,卷轴里塞满签子,平常他和人辩法,也常常引用《地藏经》,肯定对其中的经义深有体会,极为赞同,所以她决定抄写这部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