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行之的古代日常_第42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2页 (第2/2页)

,景行之要求严惩也在理。做错了事,自然要承受其后果!不然后来人效仿,书院又如何管理?”

    跪在地上的李母听到了“景行之”这个名字,心里默默地记住,这个人是儿子对不住的人。虽然李华穗没说清楚,可李母从屋子搜出来的银子、大儿的态度和学院的处罚可以知道,是大儿做错了事。

    朱达这番话,倒有几分合乎方启晨处理此事时的心思。

    方启晨对着朱达点了一下头,虽然还是没夸奖,但比之张凯威也算很好了。

    朱达也很满意,他退后去,面上激动得泛起潮红。

    一个个问过来,下一个自然是景行之。

    章通见张明雨和方启晨一人问了一个学子,自己也饶有兴致地开口。他看向剩下的景行之,温和问道:“少年郎,他们都说了,你怎么看呢?”

    作者有话要说:  景行之:你猜我怎么看 \—W—/

    第25章 山长选弟子

    章通对三个学子都算不上熟,景行之最是陌生,也没有可以直呼其名的师徒情分在,干脆用了少年郎来替代。

    李母则有些紧张地看向她见过一面的小公子。

    在李母看来,先生们叫来三个人,一个说减轻对大儿的处罚,一个说要严惩,现在就看这个小公子怎么看了。

    而且因为这位小公子之前表现出来的脾气很好,所以李母不免心怀希冀。

    三个人里,说不定只要有两个说好话,这些夫子们就愿意减轻处罚了呢?

    李母心慌意乱,都没注意到景行之穿的衣裳不是什么好布料。

    只是他收拾得齐整,在现代又是娇生惯养出来的,气质坦然大方,实在不像过得窘迫的人。

    方才张明雨和方启晨问人,因为是书院的长者,都是直接喊名字的。但因为章通不是书院中人,没直接喊出景行之的名字,也就导致李母根本不知道,景行之就是差点被她儿子逼出书院的倒霉鬼。

    要是知道,李母就是另外一番想法了。

    知情的李华穗,嘴角露出了一抹苦笑,一点希望都不抱。

    他那样陷害景行之,以景行之的直脾气,会改变原则放过他吗?那是不可能的事啊。

    景行之不像张凯威一样要看看东,还得看看西,也没有能撑腰的人可先观望一番。

    他颇直接地抬起头,露出一张在老油条中十分青涩的脸。

    景行之开口第一句,像个老实极了的毛头小子,好像被人逼着开口似的:“我听书院的。”

    他这句话一出来,问话的章通直接就笑了,觉得这看着十来岁的少年,果然还是不如张副山长的侄子张凯威和朱家的朱达二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