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帝难为_分节阅读_253 (第1/3页)
两家都姓郭,自然有些联系。算起来,单阳郭家家主郭耀宗,是太平县郭家家主郭耀祖的弟弟,同父异母的,庶出弟弟。 在最初,也只有太平县郭家一支,郭老爹开着药行,生意挺一般,只是在小县城里崭露头角而已。郭老爹生了两个儿子,嫡子郭耀祖、庶子郭耀宗,这两个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都非常能干。以至于,郭老爹一死,郭家就陷入争产风波。 最终郭耀宗因年轻经验不足,被郭耀祖寻了由头儿净身出户,远走他乡。不料过了十年,郭耀宗又回来了,他还就在太平县的隔壁单阳县安了家,同样以贩药材为生。 郭耀宗如今都与淮扬的善仁堂搭上关系,成为淮扬善仁堂的药材供应商之一,不得不说这是郭耀宗的本事了。 如果只是生意上的竞争,还不会闹上公堂。关键是,突然之间,郭耀祖家暴出嫡子庶母luanlun案来,郭耀祖声望大跌,郭耀宗趁机要重回郭家,且拉嫡兄郭耀祖下马。种种手段,不足为外人道。两家都是地头蛇,有钱自然有势。 这种商家的争斗与普通的地痞流氓打群架是完全不同的,譬如郭耀祖与郭耀宗,两家药材铺前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医药纠分,甚至两家在扬州城的店铺也屡有流氓光顾。 至于其背后理由,谁知道呢? 郭氏兄弟争锋,最终由郭老太太往公堂上递一纸诉状,控诉庶子郭耀宗不孝而对簿公堂。接着,郭耀宗一纸讼状,状告嫡兄治家不严、教子不利,以至家闱出丑等等事。 且不论郭家兄弟谁是谁非,只说郭耀祖的嫡子庶母luanlun案、以及郭耀宗的嫡母状告庶子案,这都是极严重的风化案,要知道县太爷你除了治理当地,还有教化百姓的责任呢。在你任期上,暴出这样的案子来,你县太爷是干什么吃的? 这就是你的责任。 当然,这事儿,明白人都得说宋方二人运气不妙,这刚到任就遇到这样的倒霉官司,怨谁呢?只能怨天怨地怨命运了。 御史可不管你这个,他们是只管挑错儿的,最愁没有新题材,遇到这样的案子,还不敢紧往上报啊。至于林永裳,虽然比较看重二人,不过,他也没拦着。 首先,林永裳是做过御史的,御史风闻奏事,本就是职责所在。再者,地方御史有单独上奏的权利,完全不需经你总督府的同意与否。其三,在林永裳看来,吃亏受难也并不一定是坏事,他又不是俩人的爹,有啥造化,就看俩人的本事了。 明湛接到御史奏章,其实撤职什么的倒不必,宋珠玉方慎行去的地方穷,也没人愿意去当那穷官儿。不过,刚一到任就遇到这样的案子,起码今年的考核,俩人就占不到优等了。 这还只是最开始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对三年后的升迁不利。 明湛倒没多说,只管让内阁处理。 内阁诸人对于皇帝陛下的公道还是暗暗称赞的,毕竟先前明湛初登基时的护短儿就让人十分看不过眼。如今,皇帝陛下归于正常化,内阁也渐渐放下心来。 皇帝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好,但是,如果一个皇帝将自己的喜好置于律法规矩之上,这就会非常让人担忧了。 如今明湛正常了,李平舟尤为欣慰。 可是接下来,首相李平舟发现,皇帝正常了,宗室里却开始沸反盈天起来。 忠义侯家的事儿,明湛是自卫太后那里得到的消息。 当天卫氏大发雌威,把忠义侯母子的脸皮都扒下来,当着那么些婆子丫头的面儿,忠义侯母子的尊严简直是荡然无存。 忠义侯好歹也是个男人,与卫氏感情又不咋地,没啥夫妻情份可讲,只是一时没防备让卫氏推个趔趄,回过神来,哪里能不发作。忠义侯就要动手给卫氏瞧个厉害,却被人挡在面前。 别忘了,卫氏是有儿子的。 凤明立护在母亲跟前儿,面对忠义侯铁青的脸道,“父亲,有话好好说。母亲都是为了我,大家一家人,有事坐下来好生谈谈。” 忠义侯对卫氏有顾忌,不过,对凤明立可就没这样客气了,劈头一记大耳光,险些把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