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5章 薛万彻的出击!御史台官员又作妖了 (第2/3页)
。 必然会有其发展的过程。 而在这段发展的过程当中,你们薛氏家族为什么不阻止,又为什么不及时上报,且难道真的没有应对的措施吗? 又或者是说。 你们薛氏家族从来就没有相对应的办法,平抚民众、军心? 那我李氏王朝要你等薛氏家族镇守边疆何用? 给予了那么多的兵权和物资,又是有何用? 面对李世民的质疑,薛万彻似乎早就有了准备。 他不紧不慢道:“在这二十八年之间。” “我等薛氏家族所管辖的边疆的确是出现过数不胜数的类似情况。” “只是从未有过一次,像今时今日这般严峻。” 李世民愁眉不展,“噢?为何?!” 薛万彻不假思索道:“庭州城的战事!” 李世民听到大唐东面边疆的‘庭州城’,心中先是‘咯噔’一下。 薛万彻继续道:“尽管庭州城池的守卫战是由贤王殿下一手cao办。” “但是在军队物资的运输方面,则是需要末将麾下的薛氏将士们负责。” “这便是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我等薛氏将士的负担。” “毕竟...兵力实在有限。” “过度的劳累,繁重的工作,导致整个薛氏家族的军营当中怨声四起。” “诸多追随末将多年的将领,也都因为近期的工作繁重、压力过大。” “再加上薛氏家族的军饷,又多用于战事,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发放。' “故而出现诸多老将告老还乡。这让末将倍感悲痛!” 薛万彻所说的这些信息,七分是真,三分是假。 薛万彻的军队将士任务增多、工作的压力陡然增加,军饷又不能及时发放是真。 但是,薛氏家族的军饷未能及时发放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战事,而是党争! 是以薛万彻为首的薛氏家族的成员故意将麾下的大唐军队将士们无法及时领到,或者根本就领不到军饷。 从而引起一定的民怨和兵变。 不然哪里有实际的证据,支撑薛万彻的理论、观点呢? 由薛氏家族“自编自导自演”的军饷用于“战事”。 无法为军队提供补给。 从而需要增兵、增援的理由才说得过去。 至于薛氏家族麾下的老将近期出现大量的告老还乡。 倒也是七分真,三分假。 因为老将们纷纷告老还乡是实情。 但原因并不是工作压力大、工薪又无法支撑、无法养家。 而是出于‘党争’。 很多不愿意跟薛氏家族的支流、党派狼狈为jian。 以及那些不愿意跟军中各种势力‘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的将领。 在近段时间受到了更为严重的逼迫、打压,从而造成了薛氏家族的军营中军心涣散的‘假象’。 然而实际上呢... 经过内部整合过后的薛氏家族军队更为‘团结’。 每一个将领、每一个将士为了守住自身的利益,大多全然不顾国家的利益。 故而在他们的看来。 自身的利益高于国家的利益。 效忠于大唐帝国,倒不如效忠于薛氏家族,安全又赚钱! 这些薛氏家族军营当中内幕。 还有薛万彻心里面的‘小九九’。 朝堂上的文官或许看不到。 武将们也为了提升武勋集团的利益,选择性‘闭眼’。 但他李世民作为最高的统治者,曾经又在一线的军队当中,待过十余年。 心中理所当然地非常清楚薛万彻的这些权谋,以及其中可能牵扯到的利益。 李世民稍作喘息,刚想要反驳,只是还没来得及发问,御史台的官员们就来了。 “陛下,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