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3章 薛仁贵亲自出发! (第1/3页)
薛仁贵非常认同柴绍的说话,点头道:“吐蕃这一点倒是跟突厥很相似。” “牧民们的居住比较分散,沿途形成了不少的部落。” “他们是吐蕃的民族。” “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吐蕃葛尔丹的军队,提供粮食、rou类乃至是铁器的补给。” “但是相反,这些沿途分散的部落,也很容易被我们大唐的军队利用。” “被我们大唐军队利用?”柴绍闻言,随即有些不解道:“正如薛将军方才所言。” “这些分散生活在高原上的部落,尽管未必受到过吐蕃可汗钦陵卓赞的恩惠。” “但是,他们的骨子里,始终流淌着吐蕃人的血。” “不难判断出,他们这些分散的部落,尽管长期生活在大唐和吐蕃的边疆。” “平日里没少得到大唐政策的恩惠,得以生计。” 柴绍忧心忡忡道:“但是,大唐和吐蕃一旦开战。” “本将认为...他们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帮助吐蕃的军队。”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柴绍的分析,很是有道理。 韩德林道:“哈哈,柴将军方才也说出来了,是在战争期间嘛。” “嗯?”柴绍更是不解,“韩将军所言之意...莫非是要屠村?!” “兵不厌诈,这倒不是不行。只是...有伤天和。” 柴绍担忧道:“当然,为了守住庭州,为了守住大唐数十万,乃至大唐边疆数以百万计的军民,小小的牺牲,倒也不足挂齿。” “呵呵,柴将军言重了。”韩德林道:“屠村倒是没有这必要。” 薛仁贵寒声道:“但是既然要突袭,要消耗敌人先锋军的后勤,给葛尔丹军团来一个下马威,就要把事情办得彻底!” 韩德林心有灵犀地跟薛仁贵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是擅长进攻的将领。 在很多的战略部署,还有战术设定上,几乎是不谋而合。 韩德林笑道:“薛将军的意思便是既要派遣小股精锐的部队。” “翻阅过白茫茫的大雪山,直接绕到敌军的后方,袭击吐蕃先锋军队的后勤部队。”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战术。” “我们又要派遣军队,提前长驱直入地进驻沿途的村落,设好埋伏,对吐蕃的先锋军队进行二次sao扰或击杀。” 柴绍听完薛仁贵、韩德林二人的话,沉思了好一会儿,双眼突然发亮,“好计谋啊!” 柴绍这个人很是耿直,做事情一丝不苟,不会夹杂私人的感情。 尤其是在带兵打仗这一件事情上。 柴绍不会“倚老卖老”,仗着自己的战场阅历丰富,功勋卓著而选择一意孤行。 再者。 柴绍也不是没有见识过薛仁贵的勇猛。 大唐的四千多万名军民之中,百分之九十九只是听说过贤王李恪及其麾下岭南将士,在庭州立下的不世之功和奇迹。 而他柴绍是庭州的守将,则是亲眼看到... 贤王李恪到底是如何通过超凡的智慧,以及勇猛无敌的将士,把钦陵卓赞的军队,打得溃不成军! 最终,贤王李恪、薛仁贵、程处弼等人,更是在庭州这一片土地上,真正实现了三千名岭南将士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扭转颓势、击溃钦陵卓赞的十万将士的奇迹! 期间。 贤王李恪别开生面地使用的黑火药,以及沼气! 更是让无数见识到其威力的人,大呼神乎其技! 不仅如此。 柴绍习武多年,早就踏入了内劲强者的门槛,却因为机遇和体质、天赋等缘故,迟迟没有步入大宗师的境界。 然而... 柴绍却可以清晰地感觉得到,年少得志的薛仁贵的武道实力在三个月前就在自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