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9章 房氏家族的密道 (第3/3页)
算是正式默认了房家可以继续存活。 一切尽在不言中。 既然贤王李恪这个做主子的都同意了。 那陆炳和锦衣卫的其他人,当然不会有其他的意见。 众人接下来没说更多的话。 房玄龄就继续带着贤王李恪、陆炳等人,走进了房氏后花园的密道。 众人在密道当中走了好几刻钟,却仍旧是没有一个头。 就连贤王李恪也被这密道的繁琐和长度,震撼到了。 他原本以为... 按照房氏府邸的外观大小判断,位于房氏后花园的密道,顶多只有一里到两里的路程,就算是到头了。 但出乎李恪预料的是... 这密道的分岔和转弯,要比他想象当中的要多得多! 这密道中的道路,就好像是人的肠胃一般,曲折蜿蜒,连绵不断。 李恪大致数了数。 这密道大概是有五层。 每一层,深度都在三米左右。 也就是说,五层的密道,距离地面足足有十五米! 这...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在物资匮乏,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工业毫无基础的农耕社会... 居然还能造得出密道这般鬼斧神工的建筑物,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甚至是窒息?! 建造十五米深密道时,不单单是挖土、打地道的问题了。 还需要顾忌到地下泥土的质量,是否有溶洞即喀斯特地貌。 当然。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地下的空气环境,以及甲烷、一氧化碳、沼气等致命气体的外漏。 别说是在大唐。 就算是在后世。 挖掘如此之深的密道,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气体外漏等致人死亡的意外。 换做是其他人走在这密道当中。 大多数都是会跟陆炳和其他‘锦衣卫’的年轻帅小伙一样,根本意识不到建造密道的难度,只会沉醉于密道本身的神奇。 而李恪却是能深知。 这十五米深,数十里长的密道... 到底是多少万人,乃至是多少代人用鲜血灌溉,用尸骨填埋,才能铸成今日的规模! 房玄龄似乎是察觉到了贤王李恪的心思,走到半路时,解释道:“这密道...” “是在六百年前便开始在长安城的地下开始建造了!” “六百年前?” 陆炳听到这个数字,不由地吃了一惊,眉头稍稍皱起,非常不解道:“为何在六百年前就开始动工?” “房家的先人吗不可能是早在六百年前,就已经预料得到。” “六百年后的今天,会有吐蕃的绝谷道修法者前来房家,盗取这玉佩了吧。” 房玄龄苦笑道:“这倒是没有。” “不过...房氏的祖辈就有传言,说这玉佩是仙人所赠。” “玉佩当中,蕴含着天地之间强盛的灵气,不只是能够孕育出不朽的中原文化。” “也能保佑一个普通的世族繁荣,经久不衰。” 房玄龄一边走在最前面,一边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所以。” “在六百年前,玉佩便是整个房氏家族的瑰宝。” “经过近百年的慎重考虑,房家的先辈们选择在长安这一条龙脉支干上,隐藏于世。” “房氏家族的族人都知道密道的存在。” “但是,玉佩具体的藏身之处。” “别说族人,就连长期驻守在密道当中的数百名武道高手,都无从知道。” 房玄龄也不再隐瞒,“老夫虽然说不上是修法者。” “但是作为房氏家族的族长。” “事实上还是需要少许外在的灵气,在这密道当中,清楚地找寻‘玉佩’的踪迹。” 陆炳闻言,顿时感到非常诧异,“找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