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8章 猫科动物! (第1/2页)
相濡以沫,出自庄子《大宗师》、《天运》的词语。 用是将这个成语单用,倒是很符合武媚娘此时此刻的心境。 但武媚娘知道,贤王李恪也知道,“相融以沫”的后半句则是“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写的是鱼。 江湖,也就是鱼所居住的社会、世界。 引用到人的社会,便是人所居住的世界和社会,换言之便是一种舍弃的含义。 只是,鱼的记忆,只有七个转息(秒)。 想要忘记对方,是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 人却不然。 人的忘记,一般情况下只是暂时的。 故而要么由爱生恨,要么由爱生淡。 虽然很残酷,却也很现实。 李恪轻叹口气,心中涌起忐忑和不安。 她是在跟本王求饶吗? 她此时此刻的情感,只是暂时的吗? 江南易改,本性难移。 若是真的让她远离了权利的核心,武媚娘就不会再是历史中的武则天吗? 李恪穿越到了大唐,接触了这里的人情世故之后,深切地感觉到... 历史真的是为胜利者书写的。 比如,李世民建立了无数的丰功伟业,为了大唐积极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 但是。 历史书上的李世民,是到了晚年时期,好大喜功,有些骄奢。 不过李恪所看到的李世民,在中年的时候,就有了好大喜功的倾向。 再比如眼前的武媚娘。 历史书上的武媚娘在进宫之前,生活得并不愉快。 进了宫后,却得到了贵人的赏识,皇帝的青睐... 史书记载的这段历史看似有些传奇色彩,实则不符合逻辑。 一个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官宦子女。 从被选入皇宫,再到被选到君王侧。 再到成为妃子... 最后,武媚娘变成了武则天。 妃子晋升为皇帝... 需要的不仅仅是狠辣。 还要权谋,以及站到一个高度,审时度势,善于揣摩人性... 若是真像史书记载的那般简单、普通,即使是天下掉馅饼,武媚娘也不会接得住。 总言之。 武媚娘的本性不俗,能力更是不凡。 想要让她远离权力的核心,不难。 但是,能让她这样的人,远离权力一时,能远离一世吗? 李恪倒是一点不在乎武媚娘会背叛自己,或者对自己有任何的反意。 毕竟他贤王李恪的实力和威望摆在那里。 武媚娘也好,武则天也罢,都不可能敢对自己动手。 只是... 若干年后。 大唐的疆域无限扩宽了。 他李恪的统治区域也逐步扩大了。 她武媚娘在宫中也生活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过后,也能保持初心... 不对权利有任何的想法? “殿下...殿下!” 就在李恪想到若干年后,将大唐打造成“日不落”帝国时所要面对的事情时,武媚娘突然摇着李恪的手臂,娇声道:“殿下!” “您是不是想远了呢?” “将来发生的事情,谁能真正猜得透呢?” “若是殿下没能把握今时今日,又如何把控住将来的事情呢?” 武媚娘的话,宛如醍醐灌顶,给了李恪很大的启发... 她说得没错。 若是不着眼于当下,未来的事情,更加难以揣测。 而且。 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女帝王只有大唐才出现。 就能说明其中暴露的很多问题了! 数千年的历史当中,涌现出来的铿锵玫瑰、女中豪杰数不胜数。 可为何偏偏只有武则天一人,能做得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华夏第一女帝呢?! 制度和风气! 大唐较为开放、博爱的思想,以及较为宽松的中央集权制度。 再加上文官集团在朝堂的权势,在很多时候要大于皇权... 种种迹象表明,皇室的旁系势力完全有崛起的可能性。 当嫡系的势力被旁系势力压过一头,皇权便很有可能被文臣们左右。 而华夏历史中的皇帝,女帝的确不多见,且只有一位。 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例,却是层出不穷吧。 甚至到了明朝,九千岁魏忠贤,东厂、西厂的刘氏斗争,不都是皇权旁落么! 所以。 李恪想要通过改变一个人,就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的想法,是极其迂腐、愚昧的。 既然想要做出改变,就务必要从根源上做起,也就是把握好今时今日的局势! 只要将中央集权制,皇权集中制,顺应时代地进行到底。 华夏的历史怎么会出现皇权旁落,旁系称霸的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