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5章 李恪的大招,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 (第2/2页)
发凉! 天...天呀! 能做出如此诗篇者,绝对是...惊为天人! 惊为天人呀! 在众人错愕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时,长孙冲好不容易挤入人群中,来到公示的考卷前。 与别人不一样的是,他先看了自己的考卷... 字迹工整、立意准确、意境深远、品行高雅... 简直完美阿! 根本就是无懈可击的佳作! 怎么就失败了呢! 黑幕! 绝对是黑幕! 他到现在都没想要看武大聪的考卷一眼,只是陶醉于自己的考卷上,就笃定了李世民的判决,不公,一定是想要借此打击太子党呀! 党争! 又是党争! 要不是党争,武大聪这头肥宅、蛀虫,怎么可能会赢我?! 长孙冲握紧了双拳,愤怒地看了眼武大聪的试卷...... 第一眼...他的心脏就快要停止心跳。 第二眼...长孙冲被彻彻底底地震惊了! 再一个个字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长孙冲直接眼前一黑,脚一软,跌倒在地,脑子嗡嗡直响。 他就算再无知、再无理取闹,也有一定的真才实学。 在仔细地看完武大聪的考卷后,长孙冲就不得不抛开一切偏见,放下深入骨髓的傲慢! 最后,他不得不承认,武大聪所写的策论、诗篇,定然是传世之作! 自己这次输在他手上,绝对不冤。 没有黑幕! 没有舞弊! 没有不公! 长孙冲此时是输得心服口服,再看自己之前视为珍宝的文章,竟是如此刺眼! 一气之下,长孙冲便当众将自己的考卷撕碎..... 大殿内。 李世民再次如获至宝地捧着武大聪的考卷,仔细品读优美的诗词、深刻的策论。 心中的怒火顿时消了一大半。 最后,李世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朗盛读到:“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 李世民越念越欣喜,越念声音也越大,越念越是能品出其中的深意! 嘿嘿! 李恪这次是放大招了! 唐宋八大家,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了解一下? 想当年! 苏轼就是凭着这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在科举考试上灭了程颢、曾巩、曾布、吕惠卿和章惇! 这几个大神可绝非泛泛之辈,他们在之后的科举中,成功避开了苏轼,从而高中了状元,各个都当上大官,乃至是宋朝的宰相,权极一时! 李恪将这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如此的传世佳作,交给武大聪,让他用来跟长孙冲对比,还真是杀鸡取卵,小题大做了! 别说是长孙冲了,就算是他亲爹长孙冲,舅公高士廉来比,也是随随便便甩他们好几十条街! 至于以“潼关”为题的诗篇,那就更简单了! 形神合一、意境深远,又结合“民生”。 最经典的惊世之作,莫过于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了! 李世民饱含深情,念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末了。 李世民又念了好几遍,“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王,百姓苦!真是妙哉,妙哉阿!” “唉...没想到朕在有生之年,竟然还能读到如此经典的诗句!实属人生的一大快事!” 尽管,李世民心中非常清楚,能做出如此精妙绝伦的诗篇之人,绝对是自己的三儿子李恪无疑。 那武大聪...顶多只是一个搬运工罢了! 但是,谁他丫的不是抄的呢?! 长孙冲不都是抄他师父、大儒们的诗篇,只是做了些许的修改嘛。 至于策论... 长孙冲的文章,单看还算顺眼,但跟《刑赏忠厚之至论》比起来...算个什么东西! 就在李世民美滋滋地捧着策论和和诗篇,耐心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沉浸在思考和反思中时,大殿外突然响起一阵躁动。 “快让你们大唐的皇帝出来!”一道粗狂的声音从大殿外传来。 “对!快让李世民出来!“另一人吼道:”我们今天必须要讨要一个说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