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3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第2/2页)
30吨粮食,当即也流下了几滴泪水,声音哽咽道:“不行啊,堂哥!一个玻璃杯,低于500贯不能卖给你!” 李恪的话说得非常的坚决... 这必须的呀! 其他人买玻璃杯,一个至少500贯,最多的都出价到1000贯了,你一个吏部尚书的儿子300贯就想买回去? 那些买家非要一边大骂一边拿着砍刀追着卖家好吧,生意可不是这样做的! 必须人人平等,诚信经营! 什么?我们是亲戚? 那更不好意思。 亲兄弟,更要明算账阿! “500....”‘哇’一下,长孙冲哭得更厉害了,他没曾想,自己有朝一日还真变得如此败家了,“500就500吧,多谢岭南王殿下!” 让下人送走长孙冲,阿史那社尔即刻快步走到李恪的身前,一副被欺负了回家找爸爸的表情,哭道:“殿下,下官本是突厥的可汗,只因年少轻狂,吃了败仗,只好率领余部,前来一直崇尚的大唐投诚。却不曾想,迟迟得不到重用。” 阿史那社尔的话很直白,没有半点唯唯诺诺的模样,义正言辞道:“听闻岭南王殿下贤能,特来递交拜师帖,望能成为殿下的门生!只为日后能更好的为国敬忠。” 李恪听得出阿史那社尔急于表现自己,便想到高昌今年不太老实,进犯大唐的西北边疆,不正好是在中秋之后的十月初嘛。 “好,本王知道了。你的拜师贴,本王就收下了,从今往后,你就要尽心尽力为本王做事!” 李恪很乐于卖阿史那社尔这个人情。 他虽在封地岭南一言九鼎,深受百姓爱戴,经济、军事也弄得有声有色。 但在朝堂之上,党羽实在少得可怜。 甚至,连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都没有。 唐朝科举制度推广到全民制,还需要一些时日。 现在的科举,全都是由各大世族、新贵族cao控。 想要通过科举,安插自己的门生,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就目前情况来看,最有效、直接的方式,便是在朝堂之中,找到那些不得志,却又很有能耐的人。 比如阿史那社尔这般猛将,当然可以收为己用! “承蒙殿下错爱!”阿史那社尔兴奋得两眼冒着金光,“下官日后定会为殿下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还真是顺利阿! 果然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阿史那社尔明明知道自己八成是被坑了所有家产,内心却很犯贱的有一种物超所值的感觉...... 李恪倒也没欺骗阿史那社尔。 次日中午。 李恪进宫见到李世民,行过礼,他连岭南道的情况都不汇报了,直接跟陛下说起阿史那社尔的事情。 李世民先是表达了对李恪的表现很满意,夸赞李恪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将岭南道治理得井井有条,很是不易。 随后,李世民又正式召见了阿史那社尔,当着李恪和兵部尚书高士廉、李靖的面,赐阿史那社尔左骁卫大将军的帅印。 又命阿史那杜尔中秋之后,即刻启程,统兵5万,驻守灵州! 事后。 李恪突然跑到紫宸殿、私下与李世民会晤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太子李承乾和四皇子李泰的耳中。 李泰尚且能保持冷静,因为他知道李恪目前势头正盛,自己近日身居皇宫,无功无过,实在没办法与李恪正面对抗。 另外,李泰也清楚太子李承乾近段时间一直在跟李恪争锋相对,斗得好不热闹,自然想要坐山观虎斗,来一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岂不美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