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_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节阅读_19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节阅读_191 (第2/2页)

竟有点儿舍不得吃,托在掌心里感叹了一句:“这可真得阶比隋珠还贵了。初冬天气里竟然还有杨梅,肯定是温室种出来的。是京里哪个庄子种的吗?居然能让杨梅在冬天结果,可说是夺造化之妙了。”

    李东阳笑道:“不是京里夺天造化。这是福建一带不知怎么种出来, 拿冰镇着用船运进京的, 难得还能这么鲜亮。北京就是盖了暖房也养不出杨梅来——你没见过杨梅树吧, 树高可达数丈,茂冠蔽日,树干可有一人环抱那么粗,哪个暖房养得下。”

    他环臂比划了一把,怀念地说:“为师少年时代父亲回乡扫祭,到过江南, 那真正是文风昌盛、景致繁华之地……”

    风景繁华,远胜北京十景、天津八景,他家门口西涯(汲水潭)……

    他年少时写的《南行稿》还在崔燮案头堆着,里面各种游记、怀古诗,中间还夹着旅游时遇上某某官员请他吃饭的应酬次韵诗,又风流又雅致,比现在小清新出去旅行写的游记可高明多了。

    崔燮“嗯嗯”地听着,把那颗扬梅扔时嘴里,舌尖一碾便碾出一兜酸甜微冷的汁水,十分爽口。

    的确新鲜,不过这贡品太珍贵,他吃了两颗便拿手绢擦了擦手,不好意思再吃了。李东阳笑道:“这东西虽然稀罕,给经筵讲官们分的也不少,我家里还有小半篓,这碟是专给你留着的,不想吃了就叫人装回家叫家人尝尝。”

    御赐的贡品,不是这样吃经筵的日子轻易得不着,但得拿的时候,他们做讲官的也没有客气的。

    崔燮便也不客气,谢过老师,又问:“方才先生在吟诗,叫我打扰了这一番,不影响先生的诗兴么?”

    李东阳道:“那是在文华殿领赐时就作好的应制诗,方才看着杨梅又想再琢磨一下,也没什么打扰不打扰之说。不过你来得晚了一步,没听到首联,我再给你念一遍,你也替我记着,回头我还要出个集子。”

    宫河催载满船冰,十月杨梅入帝京。

    这首诗前面写得清婉俏丽,不过应制之作,尾联总脱不了是两句拜谢天恩的套话。崔燮有些可惜地说:“台阁气太重,若没有谢恩这一句,还能更清丽脱俗。”

    李东阳微微摇头,不以为意地说:“台阁气怎么俗了?作朝廷典则之诗定要有些台阁气,不然没有皇皇正大气象;不作台阁诗就作隐逸恬澹诗,有山林气,这二气才是作诗时最该有的体气。”

    李大佬是天生要当阁老的人,虽然茶陵诗派是学唐诗风格小清新,他自己却从来都不会看低台阁体。

    阁老的品位自然高在台阁上,崔燮这个小监生是不敢相比的。他摸出管铅笔把这首诗抄在纸上,随手塞进袖袋里,问老师说:“先生有意做诗集,何不叫居安斋刻出来?上回杨大人写的院本先生不也看了,印的其实不差,弟子叫小启哥用心做这本诗集,拿上好的桑皮纸印,配上老师为主的彩图……”

    李东阳摸了摸脸颊,问他:“也印成迁安戚大令那本游记似的书么?只怕我生的不如他漂亮,人家看了图就不想看诗了。”

    没那事!高晓松都天天在微博上发美图,还上电视做主持,观众不还追着看呢吗?李大佬只是脸略长点儿,又不是真丑——就是有点儿不足之处不也有他做人工PS吗?

    起码李老师瘦呢,一瘦遮百丑!

    崔燮诚心地劝他:“老师是文坛宗主,天下才子哪个不以品读先生诗词文章为乐?口口相传毕竟传得慢,还可能有抄错、失漏的地方,叫外地那些盼求能读到学士诗文的学子怎么办?何况男子以才情重,长相本就无关紧要,弟子跟着还要印一本国子监费司业的讲学笔记,费司业亦不是美男子,可也是肯叫把肖像印在书上的。”

    李大佬问道:“你印他的讲学笔记?就是你抄记的那些?那怎么还有长相的事,不是只需印你的手稿么?”

    当然要印脸了!国子监名师讲学系列,不得有老师们的肖像印在上面当标志么。印上脸又防伪,又防盗,又有质量保证,能叫学生们认准名师成套的买……

    他越说自己也觉着好处越多,李老师也听得叹为观止,思忖了一阵才想到关键处,抓着他问:“我原以为你帮人印这些是为了方便同窗温习功课,这么说来敢莫是要拿国学教官们讲的东西赚钱?”

    “先生怎么能这么想弟子?”崔燮震惊地倒退了几步,脸上露出理想主义者般高洁悲悯的神色:“先生自幼聪慧颖悟,又生长在京师,得先皇重恩,自幼有府学名师指点,读书自然容易。岂知学生当初在乡下时寻蒙师都难,满屋同窗,一年也没几个能考上秀才;满县秀才,一届也没几个考得上举人,为的什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