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页 (第1/2页)
从这些话里不难知道当今圣上对齐王的信任处在一种奇怪的境地里,既信任着又忌惮着。 樊渊心思只在心里转了一圈,没有表露出来,而是一本正经道了谢:“渊省得。多谢汪相公教诲。” 汪殷浩的态度友善,那张方正的脸上看不出算计。他打量了樊渊两眼,不咸不淡地说着:“好自为之。” 说罢,便自行笼袖而去。 樊渊在西华门检验牙牌并登记后进入皇城中,前行至左顺门。除了左顺门之外,哪道宫门都不允许他跨越,他被许可的行走范围也不过是文华殿左右。 此时晨光初起,宫阙里映着旭曰光芒,樊渊没有着急进去,而是习惯性地在殿外转了转,熟悉周边环境。 在樊渊印象里,汪殷浩此人算是一代名臣,历经三代帝皇,在政权变更中依旧平平稳稳地朝堂中屹立不倒。隆昌年间的六王之乱他没站队,到了幼主登基后他果断襄助辅佐,到后来的齐王还政他淡然旁观,之后没有几年就告老还乡安享晚年,无病无灾到寿命已尽才去世。元载帝那时尚且在位,便亲赐谥号“文肃”于他。 这谥号已经不低了,不但是个美谥,还是美谥中的上谥,比恭、敬、安、诚、惠之类的谥号高得多。 汪学士似乎一生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不知羡煞了多少后人。 从不做“错误”选择的汪殷浩为何要突然提醒樊渊呢? 为了樊家?不像。汪家的势力与樊家一南一北,没什么直接冲突。 看好他个人的前途?汪殷浩都是内阁大学士了,从他在元载帝亲政后不久就辞退官职来看,他对首辅这个位置没什么野心。 那是…… 樊渊思来想去,到底还是不得不想到齐王头上去。 类似的话齐王也曾暗示过,今日汪殷浩又重新提起而且也带上了齐王,这一切…… 樊渊得出一个令他自己都意外的结论——汪殷浩大概是齐王的人,或者至少他是站在齐王这一边的。 后世眼中的孤臣,从未结党营私的齐王殿下居然还藏着这样位高权重的帮手? 史书底下掩埋的秘密,究竟还有多少,谁又能说得清?后人看到的,不过是二三闲事,惊心动魄勾心斗角,都被如此匆匆带去,看不真切。 等樊渊入得时,殿内已经立了好几人,正在闲谈。 樊渊两辈子加起来也没担任过内廷实职,文华殿于他,却不算全然陌生。 这几位先到的前辈,不是在翰林院就职就是挂着翰林衔,樊渊大都认识,但没什么来往。 樊渊不紧不慢地走到廊下,对着先到的人拱手行礼道:“初至内庭,尚有不熟,晚辈来迟了。” 微笑着的青年男子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