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节 (第3/3页)
了。”亦珍笑嘻嘻的。 “还有什么新鲜事要讲给娘听的?” 亦珍眼睛一亮,“女儿在席间听鲁总兵家的小姐说起,京中有间叫半斋馆的食肆,只得每年清明以前,才卖一款刀鱼面,一日只卖五十碗,一碗也不肯多卖的。偏就有那老饕,为了那一碗刀鱼面,大清早就去排队。什么时候,女儿若能做出这样的美味来,引得咱家的茶客排着队也要来尝上一口……” 亦珍微微闭上眼睛,想想银钱水一般流进钱匣子的景象。 “小财迷。”曹氏笑着一点女儿额角,“日子只消不那么清苦便好,要那么多身外之物做什么?” “那样娘便不用担心家用,汤伯汤mama也不必如此辛苦了。” 曹氏见女儿小小年纪,却要担心家计,心下不是不难过的。到底是她无用,不能给女儿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 可是亦珍却又睁开眼,揽着母亲的手臂,笑道:“不过如今这样也很好。女儿有娘,有汤伯汤mama,身边还有招娣。一家人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比之外间露宿街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不知幸福了多少呢。” 比起那些大户人家内宅外院糟心的争斗,他们这样一家人开开心心的,才是最要紧的。 曹氏温柔地将女儿搂在怀中,“我的珍姐儿真是长大了啊,能说出这样一番道理来。娘可以放心了……” “娘!”亦珍轻叫了一声,摇了摇母亲的手臂,“您哪儿能这就放心了呢?您还要看着女儿成亲生子,享含饴弄孙之乐呢!” 到了吃药的时候,汤mama端了汤药进来,看见这一幕,赶紧笑着将盛着药碗的托盘在夜壶箱上一放,“小姐快别揉搓夫人了。夫人该吃药了。” 亦珍朝汤mama霎霎眼睛,放开母亲的手臂,从床边站起身,亲自去脸盆架净了手,伺候曹氏趁热喝药,漱口。 曹氏吃过药,便叫女儿回去,“娘屋里药味儿重,珍儿快回自己屋去罢。也忙了一早了,好好歇一歇,睡个午觉,别累着了。” 亦珍脆生生地应了。 汤mama送她出了门,目送她带着招娣延着廊下,走出院子,这才回到屋里。 曹氏示意汤mama关上门,到近前来。 “汤家的,去把我那只鎏金牡丹花开银妆匣取来。” “夫人……”汤mama微微一愣。 “去取来。”曹氏坚持。 “是。”汤mama自去装贵重物件的樟木箱子里,翻开上头垫着的几匹缎子面儿,自下头捧出个蓝花布包着的匣子里,小心翼翼地捧到曹氏床前,轻轻搁在曹腿上。 曹氏坐直了身体,解开蓝花布包袱上头的结,露出里头里头的鎏金银妆匣来。她伸出细瘦的手,一点点抚摩上头经年累月同崭新时并无二致的纹路,面上浮现缅怀的神色。 良久,曹氏才收回收,从脖颈里拉出一条用红线拴着挂在胸前的钥匙来。 钥匙天长日久地贴身保存,如今握在手中,带着一丝体温,光润得仿佛金玉。 “夫人……”汤mama有些忧心地望着曹氏。 反倒是曹氏,神色淡然,“早晚要传给珍儿。珍儿是个妥帖的,从小到大,知足常乐,并不贪慕虚荣享乐……” 曹氏顿了一顿,似是想起了往事,眼神迢遥,“趁我如今身子骨还撑得住,总要一点点都教会了珍儿。” 见一旁的汤mama面露凄色,曹氏一笑,“你看我,遇事总往坏处想。” “夫人从小便是这副未雨绸缪的性格,若不是您……我们如今还不知道身在何方……”汤mama宽慰曹氏。 曹氏摆摆手,“如今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 汤mama便住了口,咽下关于往日的话题。 曹氏拿钥匙去开了鎏金牡丹花开纹路的银妆匣,取出里头一个锦缎裹着的小包,轻轻揭开,最后露出里头一本厚重的泛着古老幽光的皮面册子里。 望着扎在皮面册子外头的细牛皮绳,曹氏流露出少见的坚强颜色来,随后将皮面册子重新包回锦缎中,又从匣子下头拿出一叠微微泛黄的宣纸里,略翻找片刻,抽出其中一张来,这才将妆匣重新装起来锁好包上,交给汤mama收好。 待曹氏午睡起来,吃晚饭时候,亦珍这才又到母亲屋中陪她一起用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