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1节 (第1/4页)
岳正阳施展轻功追了过去,不想,晴天似是身后长了眼睛一般,岳正阳施展轻功的同时,晴天也是施展了轻功!两人一前一后,接连出了平秋县城! 次日,大渊的早朝上,便见英国公世子杨海朋出列道:“启禀皇上,今日一早,臣收到了消息,说是封城的粮价已然平稳,已是落到了粮价上涨前的价格。” “哦?杨世子的消息倒是很灵通呀!”出声的,是晋王李征。 杨海朋并不看他,而是对着皇上道:“启禀皇上,平王妃是臣妻的表妹。年前初冬,便听闻封城有近万的流民,无家可归。臣妻顾氏因挂念平王妃,所以与平王妃常有书信来往。今早,收到了平王妃的急件。说是昨日上午,平王和平王妃都是到了封城最为贫苦的平秋县,已是开仓放粮!而与此同时,封城的一些粮商因为曾看到平王和平王妃亲自为百姓们奔波,一时有所感触,所以昨日一日之间,所有的粮商的粮价,便恢复如初。” “哦?”皇上的脸上看不出喜怒,“那些粮商就不怕挣不到钱了?” “回皇上,平王妃的信中说,王爷得知他们此举后,特地下令对于率先降下粮价的前十位粮商免一年税赋!并且亲自题匾以示嘉奖!而后面紧跟着降价的粮商们,也是可免半年的税赋!” 杨海朋的话一说完,朝堂上便众说纷纭了。 而此时,新上任的户部尚书出列道:“启禀皇上,微臣也于今早收到消息,说是封城的粮价,的确是趋于平稳!而最为严重的平秋县,仍是持续开仓放粮!平王和平王妃仍是在平秋县停留。” “皇上,微臣虽刚刚接任户部尚书一职,可是对于封城的情况却是极为熟悉!这封城历来是我大渊最为贫苦之地。可是现在连最为贫苦的封城都能是如此快速地解决这粮价问题,皇上,咱们的京城、江南,哪里是比不得封城富庶?” 皇上点了点头,“爱卿言之有理!朕的这个六皇子,倒是有些本事了!” 杨海朋道:“启禀皇上,此事不过是因为平王和平王妃身系百姓罢了,也不见得是他们二人有多么通天的本事!臣听闻,入冬后,许多百姓衣不敝体,食不果腹。平王和平王妃二人亲自上山拜访慧清大师,与大师商议,共同在华阳山脚下开设粥棚!而平王妃又亲自到了一些官员家中拜访其家眷,只为了让大家捐出一些旧衣物,来帮助百姓们过冬!” 杨海朋看了一眼上座的皇上,似乎是并无不悦,大着胆子道:“年前,平王妃命府中所有下人全部动手包了饺子,平王妃自己也是亲自动手,一连忙了数日,才在年三十那天,给当时被拦在了封城外的流民们,每人都吃上了饺子!皇上,这等的仁善,也是当地的一些粮商宁肯赔钱,也要相助于王爷的真正原因哪!” 皇上眯了眼睛,半晌不语。朝堂上一片寂静!明王和晋王的脸上,皆是一幅不屑的样子,不就是为了扮仁善,拉拢百姓嘛!谁不会?二人都是偷偷打量了一眼御座上的皇上,却是无人敢言。 半晌,皇上沉声道:“朕的这个儿子,倒是娶了个好媳妇儿!不错!平南候,你养了个好女儿呀!” 平南候一惊,出列道:“皇上过誉了!这些都是她身为平王妃该做之事!” 皇上轻笑数声,“好!好一个该做之事!好了,既然封城的平王已然给咱们做了例子,那便效仿平王的做法便是,众卿以为如何?” “皇上圣明!” 又议了一些细节问题后,皇上下令散朝,到了后宫,直奔淑妃所在的福寿宫了。 众人出了宫门,平南候苏伟叫住了杨海朋,“杨世子,有空还请顾雨多到府上坐坐,她姑姑很是挂念她。你也知道,依依不在身边,内子心里总是有些空的!” “是!姑父放心,海朋定会转告雨儿的。” 苏伟点点头,“今日之事太过冒险了些,以后,还是要先与国公商议好了再说。免得惹得龙颜震怒,迁怒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