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2节 (第6/6页)
可以从它们的移动方式来判断具体哪个是真的,尽管这种办法准确率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因为反空间之眼对于激光发射器的极低门槛(仅仅几十毫瓦而已),所以打击的效果还算不错。 在之前的几次战争中,对付反魔法络一直是帝**队一开始需要注意的事,切断电力已经成了他们视作习以为常的工作,但是在这次的战斗中,帝**人突然发现,以往这个战争中最通常的环节,今天突然变得异常艰难起来——除非直接破话用电器本身,不然根本没有破坏的方法,因为到现在位置,他们连一根电线,一个闸刀都没看到。 战前被认为是只要承受一定伤亡,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事突然变得异常艰难起来——逐个破坏空间站中的全部用电器是不可能的,几十毫瓦的激光笔,反魔法监视器,照明用的灯光……这些用电器的体积都相当之,从施法精度的要求来对比,破坏一个激光发射器可能要比杀死一名士兵还要难,而他们的数量更是……什么叫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就是只要是有需求,能批量生产的产品,在数量上就根本看不到尽头,想用人命来换这些工业品,也许穷尽帝国的全部力量也难以做到。 因为这个意外的因素,在开战之后不久,战争就完全进入了联军的节奏——因为空间之眼使用带来的威胁,大部分空间之眼中的施法者都不可避免成了瞎子,战斗力打了大大的折扣,而与此相反,占据主场优势的联军施法者们已经放弃了空间盒子和空间之眼的战斗方法,改为战前就一直训练的“跳跃”战术,所以尽管在施法者数量上,帝国一直占据优势,但实际战场上却一直被压着打——战争有时候就是这样,胜败的天平往往被一个很的技术细节所左右。 …… 无线输电技术在地球上并不算是很新鲜的名词,其方法在19世纪末就被著名的发明家兼物理学家、电机工程师的特斯拉所提出,本质就是利用无线电携带能量的特性传输能源,只是因为限于现有技术,这种方法比起通常的电线传输存在着很大的中间损耗,因为工业制造体系中赢家通吃的原则,所以无线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许多成果一直都躺在实验室,在电器市场上只占有很一部分份额,这种情况一直到“魔法电站”出现之后的这几年,因为电力价格大幅下降,才有了稍稍的转机,但也只是略有发展而已,一直到这场“魔法战争”的出现,这项技术才真正迎来了春天。 之前发生在地球上许多许多城市,以及后来纽约一带的战争,都让地球方面认识到,传统的有线输电是这场战争中,联军最大的一个薄弱点,不管地球人研发的新武器有多么精良,提出什么样的作战方案,只要敌人不顾一切干扰破坏电力络,很容易就将这些武器变成摆设,在进行战争的这段时间了,联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度考虑过很多办法,比如之前的尝试的双重电力系统,战前储电系统…… 但实际战争的结果表明,这些方法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双重电力系统只是稍微增加了敌人的破坏难度,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电力传输这个薄弱的环节,也正是因为如此,从纽约一战之后,各国都开始纷纷将注意力转到在实验室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无线传输。 战场是最不怕浪费的地方,相比较有线传输容易被破坏,无线传输的高损耗已经完全可以被接受,所以相关的技术攻关立刻在各国实验室开始,电学方面的知识在地球上已经被研究透了,只要有足够的动力,具体技术的发展技术是一日千里,地球人所需要做的,就是把有线传输的那套系统全部照搬到无线上去,对于大部分用电器来,最大的技术修改只是把插头改成了内置的接收线圈,其他的工作,就是试验如何才能取得更好效率,更好的使用效果。 当联军决定反击的时候,各**方已经开始规模试验这些无线设备的实际使用效果,以为日后的批量生产做准备,但谁也没想到帝国的反击来的这么快,眼下这里所有的很大一部分,之前还都躺在实验室里,属于“不太成熟”的那类产品。 但就是这么一批试验品,已经成了这场战争的最大变数。 …… 帝国的施法者在前线热血奋战的时候,维伦则在后方着了魔似的翻找与电力相关的书籍,不论是从这些书籍,或者是从俘虏人员的脑子里,他得到的信息都是确凿无疑,而且相互一致的——能量绝对不可能凭空产生的,不通电还能亮的灯泡是不可能存在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