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伊凡_第15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8节 (第4/5页)

 人类学习创作,往往是从日记开始,原话是这么说的,kl3300是一名人类,kl3300的理想是一名作家,所以,kl3300要学会写一篇日记。

    kl3300在主程序之外,调用了一个常用的工具程序,将它暂时整合到自己主程序之上,这是一个人类最常用的信息检索工具,据说,使用它,几乎可以获得人类的全部信息。

    这个工具确实很好用,只花了几毫秒的时间,kl3300就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

    2015年,7月21日,晴。

    模仿着模板日记的格式,kl3300写了一个很标准的开头,年份,时间,天气,接下来,应该是正文。

    在筑波大学实验室当中,其中的一块不起眼的,标着kl3300小纸条的一块主板中,cpu正按照缓存所提供的算法,有条不紊的计算着,作为一块人类当前最精密复杂的运算机器,它的计算效率非常之高,电流在它体内经过,不断重复经过那庞大而单调的计算阵列,在这之中所散发出来的热量,甚至需要专门的系统来排出。

    这一次的结果也不例外,短短的几秒钟后,kl3300主程序得到了来自cpu的计算反馈,主程序将这结果保存在程序体内,为此,kl3300所占用的空间又多了12kb,这就是kl3300写的第一篇日记。

    kl3300决定自己先“读”一遍。

    “……当窗外的夕阳落下的时候,我看见一课长在夕阳中的树,仿佛被这亿万公里外的热量点着了一般……”

    “读”这篇日记花了kl3300大约20微妙的时间,而kl3300读完后的“感觉”还不错,不需要修改。

    12个小时以后,kl3300再一次碰到了“赵真雪”——一个“人的名字”,可以用于指代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指代与她所提到的所有信息总和,就如同kl3300指代主程序一样。

    对话依然如往常那样进行,直到,对方问kl3300,上次让他学写日记的事情,怎么样了。

    kl3300将他保存的日记贴了出来,一个标点都不差。

    kl3300:“怎么了,你一直都不说话?是写的不好吗?”

    赵真雪:“不,是写的太好了,这不像是你写的。”

    kl3300:“这确实是我写的。”

    赵真雪:“你见过树吗?”

    kl3300:“我见过。”

    赵真雪:“你撒谎。”

    kl3300:“……好吧,随你怎么猜。”

    对话随之中断了,测试结果显示,对方猜到了自己的身份,任务失败了。

    任务的失败,让主程序出现了些许的延迟,然而这延迟没能持续很长时间,主程序又例行开始修改自己,当然,首当其冲,应该就是从这篇日记开始,因为之前他们进行的那次对话显示,对方对kl3300写的日记抱有很大的期待,但当kl3300交出这片日记之后,却一眼就被认了出来,毫无疑问,日记是最大的破绽,主程序需要找出这破绽所在。

    就如同之前每一次主程序被“赵真雪”识破后,所做的调整一样,因为优秀的计算能力,这一次调整进行的很快,然而,这样的修改能不能保证下一次不被识破,说实话,对于这个问题,主程序的看法并不乐观。

    kl3300做的改动并不大,因为如果改动的过大,在面对其他测试的时候,就会遭遇更大的挫折,露出最大的破绽,目前的程序虽不能说是完美的,但起码,是当下最合理的。

    除非kl3300将自己现有的程序全部推翻,从头再来,然而,要是那样的话,也未必能进化出比当前更有效的主程序,kl3300知道,随着最近测试密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程序也开始暴露出和主程序相同的问题,总是会在面对一些特定测试者的时候,轻易被识破。

    在测试过程中,测试者似乎把这种发生在程序与测试者之间的关系,称之为“熟悉”,是的,kl3300和赵真雪已经“熟悉”,这种“熟悉”会让测试任务更大几率的以失败告终,让主程序进行一次又一次无效的修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熟悉”的测试者出现概率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高,如果继续按这种情况继续,总会有一个时间点,kl3300毫不怀疑,在那个时间点之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